第五章 商业银行业务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管理理论的发展
识记: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安全性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
流动性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存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重含义。
盈利性。一切经营性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盈利。
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是银行自身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它完全取决于客户存款的意愿与能力;银行不能能动地扩大资金来源,而资金业务的规模与结构则是其自身能够控制的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
负债管理理论主张银行可以积极主动通过借入资金的方式来维持资产的流动性,支持资产规模的扩张,获取更更的盈利水平。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领会:
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坚持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
各国商业银行已普遍认同了经营管理中所必须遵循的三项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安全性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商业银行之所以必须首先坚持安全性原则,其原因在于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因为第一:商业银行自有资本较少,经受不起较大的损失。第二:商业银行经营条件的特殊性,龙其需要强调它的安全性。第三: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如:国家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性风险;竞争性风险。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存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因为商业银行是典型的负债经营;资金运用的不确定性也需要资产保持流动性。
盈利性。一切经营性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盈利。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企业,当然也不例外。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提高,能够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收益;增强竞争能力,提高银行信誉;以及增强了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的能力等。
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为实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20世纪60年代以前,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工具单调,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主。这时,商业银行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其资金来源渠道稳定,并主要来自活期存款。因此,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放在资产业务上。
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是银行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资产管理理论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商业贷款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因此其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货款,短期自偿性贷款主要指短期的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强调贷款的自动倩偿,又称自动清偿理论;强调贷款以商业行为为基础,并以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又称为“真实票据论”。
商业贷款理论的局限性:没有认识到括期存款余额具有相对稳定性;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性;忽视了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
(2)资产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流动性的强弱取决于其资产的迅速变现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的资产。最典型的可转换资产是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
(3)预期收入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的预期收人,而不是贷款的期限长短。主张扩大公共项目开支,进行大型基础建设项目,鼓励消费信用。因此,中长期贷款及消费信货的需求扩大了。
资产管理理论强调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是资产业务,强调流动性为先的管理理念。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100多年里,对整个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地位的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负债管理理论主张以负债的方法来保证银行流动性的需要,使银行的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协调。同时,使传统的流动性为先的经营管理理念转变为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并重;使银行在管理手段上有了质的变化,将管理的视角由单纯资产管理扩展到负债管理,使银行能够根据资产的需要来调整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增鼓了银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了银行资产盈利水平。
但同时也增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市场利率大幅上升,使得负债管理在负债成本提高和经营风险增加等方面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单纯的负债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得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减少,因此商业银行由单纯的偏重资产或负债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银行应对资产负债衡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既吸收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的精华,又克服了其缺陷,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去协调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使银行经营更为科学。
应用: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发展各阶段存在怎样的关系?
为实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首先,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前,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工具单调,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主。这时,商业银行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其资金来源渠道稳定,并主要来自活期存款。因此,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放在资产业务上。
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是银行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资产管理理论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商业贷款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贷款。因此其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性短期自偿性贷款主要指短期的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强调贷款的自动清偿,又称自动清偿理论;强调货款以商业行为为基础,并以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又称为“真实票据论”。
商业贷款理论的局限性:没有认识到活期存款余额具有相对稳定性;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性;忽视了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
(2)资产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的强弱取决于其迅速变现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是持有可转换的资产。最典型的可转换资产是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
(3)预期收人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的预期收人,而不是贷款的期限长短。主张扩大公共项目开支,进行大型基础建设项目,鼓励消费信用。因此,中长期贷款及消费信贷的需求扩大了。
资产管理理论强调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是资产业务,强调流动性为先的管理理念。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100多年里,对整个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地位的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负债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的兴起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相适应的。
第一,西方各国战后经济稳定增长行金融机构与银行业,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业在资金来源的渠道和数量上展开激烈的争夺。
第二, 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各国都加强了金融管制,制定银行法,对利率实施管制。
第三,金融创新为商业银行扩大资金来源提供了可能性。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率先发行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随后又出现了诸如回购协议等多种创新的融资工具。为银行主动型负债创造了条件。
第四,西方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也激发了银行的冒险精神和进取意识。在这种背景和经济条件下,六七十年代负债管理理论盛行一时。
负债管理理论主张以负债的方法来保证银行流动性的需要,使银行的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协调。同时,使传统的流动性为先的经营管理理念转变为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并重;使银行在管理手段上有了质的变化,将管理的视角由单纯资产管理扩展到负债管理,使银行能够根据资产的需要来调整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增鼓了银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了银行资产盈利水平。
但同时也增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
再次,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市场利率大幅上升,使得负债管理在负债成本提高和经营风险增加等方面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单纯的负债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得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减少,因此商业银行由单纯的偏重资产或负债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银行应对资产负债衡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既吸收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的精华,又克服了其缺陷,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去协调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使银行经营更为科学。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如何?
负债管理理论的兴起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相适应的。
第一,西方各国战后经济稳定增长行金融机构与银行业,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业在资金来源的渠道和数量上展开激烈的争夺。
第二, 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各国都加强了金融管制,制定银行法,对利率实施管制。
第三,金融创新为商业银行扩大资金来源提供了可能性。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率先发行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随后又出现了诸如回购协议等多种创新的融资工具。为银行主动型负债创造了条件。
第四,西方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也激发了银行的冒险精神和进取意识。在这种背景和经济条件下,六七十年代负债管理理论盛行一时。
负债管理理论主张以负债的方法来保证银行流动性的需要,使银行的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协调。同时,使传统的流动性为先的经营管理理念转变为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并重;使银行在管理手段上有了质的变化,将管理的视角由单纯资产管理扩展到负债管理,使银行能够根据资产的需要来调整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增鼓了银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了银行资产盈利水平。
现代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市场利率大幅上升,使得负债管理在负债成本提高和经营风险增加等方面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单纯的负债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得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减少,因此商业银行由单纯的偏重资产或负债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银行应对资产负债衡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既吸收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的精华,又克服了其缺陷,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去协调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使银行经营更为科学。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识记: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指其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存款类资金来源和非存款类资金来源。
确认资本的四个重要目的:一是作为损失的绶冲;二是对潜在的存款者表明股东用自己的资金固定来承担风险的意愿;三是提供无固定融资成本的资源;四是作为对总的经营基础投入资金的合宜形式。
活期存款是指顾客不需预先通知、可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也称为支票存款。
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是一种对个人、非盈利机构开立的,计算利息的支票帐户,也称付息的活期存款。
货币市场帐户上一种按货币市场利息每天复利,有一定限制的存款帐户。
储蓄存款一般是个人为积蓄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而开立的存款帐户。
定期存款是相对于活期存款而言的,是一种由存户预先约定存储期限的存款。
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是指资金来源的构成。
领会: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意义?
确认资本的四个重要目的:一是作为损失的绶冲;二是对潜在的存款者表明股东用自己的资金固定来承担风险的意愿;三是提供无固定融资成本的资源;四是作为对总的经营基础投入资金的合宜形式。
商业银行资本具有多种功能:1)资本可以吸收银行的经营亏损,保护银行的正常经营;2)资本为银行的注册、组织营业以及存款进入前的经营提供起动资金;3)银行资本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银行的信心;4)银行资本为银行的扩张、银行新业务、新计划的开拓与发展提供了资金。5)银行资本作为银行增长的监测者,有助于保证单个银行增长的长期和可持续性。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在《巴塞尔协议》中。将资本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核心份本,另一类是附属资本。其中,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储备。
股本又分为普通股本和永久非累积优先股。
(1)普通股。商业银行发行普通股是增加资本的重要手段。通过发行普通股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本,使银行资本足够雄厚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不受损失加普通股的另一手段。以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不受损失,激励公众信心。由盈余转入是增普通股的另一手段。
普通股要对股东支付一种可变的收益,支付的多少和是否支付取决于银行决策层的投票结果。
(2)永久非累积优先股。发行优先股增加银行资本也是构成股本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债券和普通股的双重特点:一方面,像债券一样,通常只支付优先股固定股息;另一方面,像普通股一样,没有定期支付股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义务。
公开储备是指通过保留盈余或其他盈余的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上明确反映的储备,如股票发行溢价、未分配利润和公积金等。
附属资本包括有: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长期附属债务等。
《巴塞尔协议》对资本有何规定?
在《巴塞尔协议》中。将资本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核心份本,另一类是附属资本。其中,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储备。
股本又分为普通股本和永久非累积优先股。
(1)普通股。商业银行发行普通股是增加资本的重要手段。通过发行普通股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本,使银行资本足够雄厚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不受损失加普通股的另一手段。以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不受损失,激励公众信心。由盈余转入是增普通股的另一手段。
普通股要对股东支付一种可变的收益,支付的多少和是否支付取决于银行决策层的投票结果。
(2)永久非累积优先股。发行优先股增加银行资本也是构成股本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债券和普通股的双重特点:一方面,像债券一样,通常只支付优先股固定股息;另一方面,像普通股一样,没有定期支付股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义务。
公开储备是指通过保留盈余或其他盈余的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上明确反映的储备,如股票发行溢价、未分配利润和公积金等。
附属资本包括有: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长期附属债务等。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