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李嘉图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发展到了最高峰。
一、李嘉图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
(一)李嘉图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1.产业革命,李嘉图处在产业革命发展扩大的时期。产业革命彻底改变了旧有的阶级结构,激化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大阶级最终形成和确立了。
2.阶级斗争: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尖锐:关于谷物法存废和货币改革的争论。
产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从谷物输出国变为谷物输入国。地主阶级利用谷物法,维持和提高谷物价格,获取好处。但是,这却提高了工业品的成本,相对减少了资本家的利润,极大地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此外,限制外国谷物进口,也造成了英国工业品输出的困难。于是,谷物法的存废问题就成为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激烈斗争的焦点。当时英国在长期的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中,为筹措军费,曾经发行了大量银行券。这在英格兰银行停止兑换后,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扩大对外贸易,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主张制止通货膨胀,进行货币改革。围绕货币改革问题也发生了激烈的论战。李嘉图积极参加了这些斗争,为工业资产阶级的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斗争的最终结果是处于上升时期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胜利。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就正是在这些斗争中产生的。
(二)李嘉图的著作——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三)李嘉图的社会历史观和方法论
1.李嘉图的社会历史观:李嘉图的思想建立在边沁功利主义哲学基础上,宣扬资产阶级经济自由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永恒的、自然的和合理的。
2.李嘉图的方法论:批判斯密方法的二重性和不一贯性,坚持用抽象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但把抽象法推向了片面,从而使逻辑和历史相矛盾。
二、李嘉图的价值理论
(一)李嘉图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判
1.不同意斯密关于财富就是能够得到的权力和支配的权力的观点。
2.反对斯密关于价值决定于商品能够买到和支配的劳动量的规定。
3.批判斯密关于谷物的价值不会改变的说法。
4.根本不同意斯密关于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规定不适用于雇佣劳动制度的观点。
5.始终批判斯密价值决定于收入的错误观点。
(二)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1.李嘉图关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看法
他继斯密以后更加科学的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他认为,使用价值对于交换价值虽然是不可缺少的,但绝不能成为估计价值的尺度,固然,一件商品必须有效用才有价值,但它生产上耗费的劳动时间才是衡量它的价值的真正尺度。在这里,他已经接近于理解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此外,他对价值和交换价值作出初步的区分。认为:价值是内在的,是劳动决定的;交换价值是外在的,是价值的表现。
2.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1)价值的决定: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他们所必需的劳动时间。
(2)价值量的决定:商品价值取决于必要劳动量,必要劳动量不是个别劳动,是最不利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某商品所必须耗费的劳动
(3)区分了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
(三)李嘉图关于不变价值尺度的看法他否定了不变的价值尺度。未分清价值的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
(四)李嘉图价值理论体系的矛盾
1.李嘉图价值理论体系的两大矛盾
(1)价值规律和利润规律或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
(2)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规律相矛盾,即价值规律与利润平均化规律或生产价格规律的矛盾。
2.李嘉图为什么会产生这两大矛盾:把劳动等同于劳动力,把生产价格等同于价值,又把自然价格等同于生产价格。
(五)对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的概况评价-价值理论的优缺点
1.优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最高峰和最高成就。是19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地主阶级进行斗争的强有力的武器。
2.缺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未能克服整个古典派的根本缺陷,即不懂得使劳动和劳动时间表现为价值和价值量、使价值成为交换价值的特定的社会形式。
三、李嘉图的货币理论
(一)李嘉图对于货币理论的科学贡献
1.李嘉图肯定了货币是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受同一价值规律支配,并批判了把货币看作特殊商品的见解。
2.关于货币的职能:主要论述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两种职能,也研究了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对储藏手段职能论述不清。
3.关于支配通货数量和价值的规律。流通手段的数量首先决定于货币本身的价值,所需要的货币量和货币的价值成反比;其次还认识到一国流通手段的数量决定于流通中的商品额。二者成正比。
4.李嘉图赞成使用纸币,认为纸币具有节约昂贵货币金属材料,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变其数量的优点。
(二)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观点
1.关于通货的国际平衡观点
(1)全世界的贵金属是根据流通的需要按一定比例分配于各个国家的。这种需要取决于各国的实业和财富,从而取决于各国的支付数目和频率。
(2)一国内如果黄金产量增加,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黄金的相对价值就会下降,商品价格就会上涨。
(3)纸币发行量增加也会引起相同的结果。只是纸币不能进入国际流通和平衡。
2.稳定通货的方案李嘉图从其正确的货币和价值理论出发,提出了以金本位为基础的可兑换纸币制度。他主张发行代替金币流通的银行券要有十足的金币储备,以便随时自由无限制的兑换。
四、李嘉图的分配学说
(一)李嘉图分配学说在其理论中的地位
李嘉图认为:社会产品在地主、资本家和工人阶级间进行分配的规律和法则,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
(二)李嘉图的地租学说分配论的核心主要是考察剩余价值如何分割为利润和地租的问题。
1.李嘉图地租理论的主要来源:其理论受到詹姆斯·安德森和爱德华·威斯特的影响。
(1)安德森的地租理论考察的是整个18世纪英国的地租情况。马克思说安德森是现代地租理论的真正创始人。
安德森认为:是土地产品的价格决定地租而不是相反。地租同土地的绝对生产率没有关系,只与其相对肥沃程度有关。
安德森是英国最早提出土地收益递减问题的人。
(2)威斯特威斯特在不知道安德森著作的情况下,独立地阐述了现代地租理论。马克思称其《论资本用于土地》是一本“在政治经济学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
威斯特认为:土地肥力会越来越差,级差地租就以这种情况为前提。
2.李嘉图地租学说的主要观点
(1)地租的性质: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或者报酬。
(2)绝对地租及其形成的原因: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认为最坏的土地不能提供地租,最初的土地也不能提供地租。
原因在于:
第一,李嘉图如承认绝对地租,承认最坏的土地提供地租,他的价值论就会被推翻。
第二,不存在土地所有权,是李嘉图地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
第三,假定资本可以自由地流入农业部门这是李嘉图地租理论的又一出发点。
第四,他否认绝对地租同他关于耕种序列绝对地从优到劣地推移这一前提,即所谓农业生产率绝对降低的规律有关。
第五,他以工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相同为前提,否认农业劳动生产力落后于工业,这也促使他否认绝对地租。
(3)级差地租:定义、产生的条件、级差地租的另一种形式
A.定义:地租总是由于使用两份等量资本和劳动而获得的产品之间的差额。
B.产生的条件:土地数量的有限,土地肥力的不同和土地位置的差异。
C.级差地租2: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同样会产生级差地租,但最后追加的资本不支付地租。
(4)地租的发展趋势:P172.
从级差地租的观点出发,李嘉图对地租的发展趋势作出了估计:
李嘉图认为:(1)随着资本积累和人口的增加,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人们就会扩大耕种面积。
(2)当有限的优、中等土地被耕种之后,社会就越来越多地耕种坏地,投入更多的劳动。
(3)这样,农产品价值就会上涨,地租就相应地扩大和上涨。李嘉图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地租有上升的趋势。
(4)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和地租增大,又会使利润下降。
(5)利润降低会影响资本积累。
3.李嘉图级差地租理论的科学贡献
第一,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家中最充分探讨级差地租问题的人。
第二,另一个贡献是,指明了劣等地生产条件决定农产品的“比较价值”即生产价格。
4.地租理论错误和局限性
第一,地租范畴缺乏历史观点第二,把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当成了原因。
第三,土地收益递减规律是一条片面性的规律。
第四,否认了绝对地租的存在
第五,忽视了农业中土地经营的垄断,从而认为农业中始终存在足够的资本。
5.地租理论的社会意义
是把当时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谷物法”斗争的观点上升为理论,又反过来以这个理论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斗争武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