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学说
穆勒是19世纪中期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是詹姆斯·穆勒的长子,从小深受其父亲经济理论的熏陶,自学成材。他先后学习过经济学、历史学、哲学等,后来思想上受边沁功利主义和法国孔德的实证主义的影响。他与李嘉图等许多经济学家熟识。进行了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大综合,其主要代表作是1848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穆勒活动的时代及其学说的特点
1.时代:19世纪40年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已经尖锐化和表面化。英国的宪章运动、经济危机、法国的二月革命、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等,都对穆勒的思想有所启示。
2.学说的特点:特点是调和论和折中主义。
小穆勒是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最有名的经济家。其《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1848年)多次再版,成为19世纪中下叶直至边际效用学派兴起为止,在英国流传最广的经济学课本和读物。
他总结了19世纪上半期各种经济学说,加以综合,形成一个体系。其内容不仅有古典经济学的成分,也有其他经济学流派的观点。他既坚持私有制和自由竞争,也注意到工人的要求。他的经济学说标志着资产阶级经济学一个旧阶段的完成,因而在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在政治倾向上,是个改良主义者;哲学上是功利主义者;经济学上是折中主义者;立场上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
二、穆勒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的观点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政治经济学中若干未解决的问题》(1844年)为标志。这时期,他主要是表述李嘉图的经济学说。第二阶段以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为标志。该书以优美的文字、清晰易懂的方式,结合现实问题,阐述和发挥了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同时也吸收了一些其他经济学家的理论。有人认为,这时穆勒的经济思想基本上已经成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此后进入第三个阶段。这时他深入研究社会主义作家的著作,进一步分析了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有人认为,由于穆勒明显的社会主义倾向,应把他看作“社会主义者”、激进派和社会改革家。不管怎样,《政治经济学原理》毕竟是其代表性著作。
他自称其《政治经济学原理》是以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学说为基础的。但他也继承了马尔萨斯、萨伊、詹姆斯·穆勒、西尼尔等人的某些理论和见解。他把上述观点以折中和综合的办法构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学体系。在思想倾向上,他赞成斯密和李嘉图个人主义基础上的经济自由主张。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财富的性质及其生产与分配的规律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张抽象演绎法和经验实证方法相结合的进行研究。
三、约翰·穆勒的价值理论
1.穆勒对价值论的看法:
他认为价值论不是政治经济学的主题,财富生产与价值无关,只有分配才与价值有关。
所以,他在《原理》中先谈分配论,后谈价值论。这与他以交换价值代替价值,否认价值实体有一定关系。
在他看来,“价值是一个相对的术语。一件物品的价值,是指它能换取的某一其它物品或一般物品的数量。”也就是说,一物的价值或交换价值,是指它的一般购买力。
2.对交换价值的划分
(1)市场价值:市场价值决定于供求。
(2)自然价值:分三种情况讨论:一是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如古董等,其价值决定于供求关系。二是供给数量可以无限增加,而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商品,如工业品。其价值由生产费用决定,其市场价值是供求的结果。生产费用具体的说是工资加平均利润。三是供给数量可以增加,而其单位生产费用到一定点之后会随产量增加而递增的商品,如农产品。它的价值受土地的影响。
他认为,第二、三类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费用,区别只在于后者取决于单位商品成本最高的生产费用,而前者取决于一般的单位商品的费用。
(3)生产费用:主要决定因素是劳动和资本。
从生产费用的垫支角度看,工资即劳动,利润即资本。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费用就是决定于工资加利润。小穆勒价值论的核心是自然价值中的生产费用论。
3.国际价值的决定:在国际贸易中,商品价值只能决定于“供给和需求的法则”。穆勒称之为“国际需求方程式”。
该方程式的内容是:在自由贸易(不考虑运输费用)的条件下,两种进出口商品的比例(即其国际价值)不取决于生产费用,而取决于供求关系。这两种商品在两个国家间的交换比例将使两种商品的出口量都正好与两国在该比例下对进口商品量的需求相等。但这两种商品在两国之间的交换比例不可能大于不存在对外贸易时的国内交换比例。
四、穆勒的生产理论
约翰·穆勒从生产的一般情况加以论述。他认为,任何社会生产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劳动、资本,以及由自然提供的原料和动力”。
1.劳动。约翰·穆勒认为,“在劳动这一观念中,不仅应包括所作的努力本身,还应在某一职业中因进行思考或使用肌肉而引起的一切不愉快感觉,一切肉体上的不适或精神上的烦恼,或两者兼而有之。”
他认为,劳动不创造物质,只生产效用。他依效用把劳动分为三类:
(1)生产第一类效用的劳动,即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
(2)生产第二类效用的劳动,即培植自身或他人体力和智力的劳动
(3)生产第三类效用的劳动,即给人们提供一定快乐或避免烦恼和痛苦的活动。
2.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分: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间接有助于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
3.资本:以前劳动产物的积累就是资本。资本是用来维持生产性劳动的。“资本为生产所作的事情,是提供工作所需要的场所、保护、工具和原料,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供养劳动者。”
约翰·穆勒既错误的把资本等同于用于生产的物质产品,把资本混同于构成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又正确的看到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
4.自然提供的材料和动力:这是生产的自然要素,土地是其中最主要的,生产的三要素是劳动、资本和土地。
5.生产三要素增长的规律
(1)生产增长首先依存于劳动的增加。
而劳动的增加即“人口的增加”。约翰·穆勒根据马尔萨斯的研究认为,由于人口自然增长力是无限的,所以劳动不会成为生产增加的主要障碍。
(2)生产增长其次依存于资本的增加约翰·穆勒认为,资本的增加必须依存于节蓄数额的多少和节蓄欲望的强弱。
(3)生产增长第三依存于土地。
约翰·穆勒认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土地生产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因此,生产的增长受资本和土地的制约。要发展生产就必须解决资本和土地这两方面的问题。
当然,约翰·穆勒关于生产劳动能力的劳动,也属于生产性劳动的见解;普及教育提高劳动者智力是提高劳动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的观点;当人口增长超过生产增长速度时,必须实行限制人口的主张等,都有其正确性,对我们也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五、穆勒的分配理论
1.地租论:他基本沿袭了斯密、李嘉图的观点,认为,地租是使用土地的代价,是自然垄断的结果。对于地租这种不劳而获的收入,应该通过征收土地增值税转用于社会福利事业。
2.工资论:工资是劳动的报酬,是为使用劳动所支付的代价。竞争是工资的主要支配者。
工资水平的决定:
(1)短期内由市场对劳动的供求决定,即由工人人数与资本对它的需求量的比例大小决定。
(2)长期内,由工人人数决定。
3.利润论:接受了李嘉图认为利润是剩余产品的观点,又接受了西尼尔的“节欲论”,认为利润是忍欲的报酬。但认为应该加以补充。他把总利润分为“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分别用“节欲”报酬、风险报酬和资本家劳动报酬来说明。此外,他还认为,随着社会进步,资本积累增加,利润率呈现下降趋势。
他看到了不同行业中的利润,具有平均化的趋势。
六、穆勒关于对社会进步和政府职能的看法
约翰·穆勒受孔德的影响,把经济学分为静态学和动态学。《原理》第一、二、三篇是对生产、分配和交换作静态考察,第四篇则从动态分析社会经济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其动态学总的说来是取自李嘉图,但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他根据增长的三大要素(人口、资本和技术)来综合考察社会进步对分配的影响。政府的职能随着经济制度以及政府自身的性质而变化。赞成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但除国防、司法的职能和义务外,还应承担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幼稚产业,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等等义务。他特别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认为以往科学上的最大成就,无不出自高等学校教师之手。
七、穆勒的社会主义改良主义倾向
对此,马克思曾说:“为了避免误解,我说明一下,约翰·穆勒之流由于他们陈旧的经济学教条和他们的现代化倾向发生矛盾,固然应受到谴责,但是如果把他们和庸俗经济学的一帮辩护士混为一谈,也是很不公平的。”
1.他的民主主义思想。
约翰·穆勒始终如一地坚持着民主主义的思想。他在青年时代曾撰文抨击社会的不公平和腐败现象。他宣传自由和民主主义。
2.他对社会主义的看法。
(1)他对社会总的看法: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奴隶制和封建制不合人性,所以要灭亡。资本主义也是不完善的、过渡的社会阶段。
(2)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看法:一方面,大生产创造了高度生产力,大量的产品,因为经济自由(自由竞争)和私有制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社会制度有巨大的缺陷;财产分配不平等,存在着社会矛盾和冲突。
(3)他对社会主义的看法。约翰·穆勒很赞成空想社会主义者组织合作社,共同占有财产,自己选举、自己管理、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主张。但是,他反对暴力革命,主张采取改良和渐进的方式。
3.改革主张和倾向。
他一方面支持小规模的社会主义实验。另一方面,又认为,首先应该对私有制实行改革的公平试验,因为竞争和经济自由是有优越性的。
对社会主义,他寄希望于合作社的实验。
对于资本主义的改良,他认为重点是解快好分配问题。他主张征收土地增值税,废除长子继承权,限制遗产权,限制使用童工,政府经办公共事业,改革教育,节制主育,限制人口等。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