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辛亥革命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多选、简答、论述]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的激化。
(2)清末“新政”的破产(主要内容: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改革兵制,训练新军;改革学制,提倡新学;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3)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皇族内阁”的成立。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单选、多选](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单选、多选](2)兴中会的成立。1905年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立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著书立说作为宣传与组织工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
3.三民主义学说
[多选、简答]三民主义学说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①民族主义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民权主义内容:“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内容:“平均地权”。
[多选、简答、论述]4.资产阶级同改良派的辩论
(1)围绕三民主义(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进行论战。
(2)意义:
①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②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3)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
①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②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
③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二、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封建帝制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1)各地武装起义和保路风潮。
[单选]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
[单选]②保路风潮以四川最为激烈。这是一场事关民族权益和个人利益的运动。
[单选、简答](2)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随着革命形势的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决定在武昌举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武昌起义引来了全国响应,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爆发了各种各样的武装起义和群众自发斗争,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相关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