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阶段,系统评价和维护
任务: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系统进行监督、统计,以及及时对系统做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
1、系统评价:主要从系统的管理效果和系统的直接经济效果进行评价。具体的指标包括:
(1)预定的系统开发目标完成情况。
(2)系统的功能评价。
(3)系统运行效率的评价。
(4)系统输出结果的有效性或实用性。
(5)系统的性能、成本、效益的综合比是否在预定的范围内。
2、系统维护(Systems Maintenance)的目的是对系统进行维护,使之能正常地运作。输入是产品信息系统以及在使用该系统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1)系统维护的类型:系统支持包括校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
①校正性维护(Corrective maintenance):由于排错不彻底,对软件投入运行后所暴露出来的程序错误进行测试、诊断、定位、纠错及验证修改的回归测试过程称为校正性维护。
②适应性维护(Adaptive maintenance):当系统运行环境(如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发生变化时,为了使系统适应新的环境进行的维护称为适应性维护。
③完善性维护(Perfective maintenance):完善性维护是系统维护中工作量最大的一部分工作,是指系统投入运行后,根据用户新的需求对系统的功能和质量所做的修改和补充,称为完善性维护。
(2)系统维护的内容:
①程序维护。
②数据维护。
③代码维护。
④硬件维护。
SDLC
SDLC以瀑布模型为基础,按工程学的原理组织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由于SDLC的各阶段之间基本上是一种线性的顺序关系,即前一个阶段的结果是后一阶段的工作基础,因此,SDLC不允许有返工的情况发生。
运用结构化SDLC的前提是能够早期冻结用户的需求。
适用范围:
①规模大。
②高度结构化。
③需求比较明确。
例如,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