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实用说
“实用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关系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来快感和娱乐,但是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比较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西方的“寓教于乐”说:古罗马贺拉斯《诗艺》提出。
实用说的价值取向也不可一概而论,这里有消极和积极之分,大致说来,有的实用说其目的是保守的。但还有另一类实用说,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解放,变革社会,推动社会前进。
西方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改善人性的工具论,18世纪启蒙主义时期的文学手段论,列宁的“齿轮螺丝钉”论、毛泽东的文学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武器”的“武器”论,都是在特殊时期、特殊情境中对文学功能的革命性借用,这当然是必要的、合理的。在这种特殊的语境中,实用说是积极的。
考点:独立说
是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为艺术而艺术”。
大体而言,独立说是指主要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和创造。这种观念来源于德国美学,特别是康德和席勒的美学。后来在英、法出现了“唯美主义”的艺术思想潮流。他们主张艺术独立于现实生活,与功利无关等。
考点:客观说
客观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文本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
客观说实际上是由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学派首先提出的,其后由于英美“新批评”派、捷克和法国的文学结构主义、德国的文本主义批评在观念上大体一致,成为现代西方文论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它主要的弊病在于切割了作品与作家、读者这两头的联系。
考点:体验说
读者“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20世纪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几位志同道合的年轻学者又共同提出了“接受美学”的构想。代表人物:姚斯。
作家笔下的“文本”建立了某种“召唤结构”,但此种“召换”有待读者的响应,才能构成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的建立之日,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诞生之时,因此读者的体验对于蕴含美学对象的作品的产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扫描二维码关注"zikao566"微信,获取最新自考报名、自考成绩等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