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议论的一般要求:三点
(1)论点正确、深刻。
(2)论据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
(3)论证严密有序。
17、说明的方法
要求一般有三点:
一是内容科学,无论学述论文,还是科普读物;无论是教科书还是产品介绍的说明书,内容要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二是表述明晰,在解说事物或事理时,必须把握住所要说明的问题要点,按照说明对象本身固有的规律和特征,有次序地进行说明。
三是态度要客观,说明主要用来解释具有科学性的事物和事理,而科学本身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要准确反映它,作者就必须站在比较冷静的客观立场上,对事物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说明。
18、举例说明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区别。你怎么看所谓“第二人称叙述”的?
第一人称的叙述是以当事人口吻来进行叙述。其优点是便于抒发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情感,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然而,它反映生活的广度受到一定限制,常常需要第三人称叙述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第三人称叙述是以全知全能的视点来进行叙述。其优点是所叙述的对象可不受特定时空的限制,因而反映的生活面极为宽广。缺点是缺乏真切感,不易抒发作者和人物的内在情感。它也常常需要第一人称叙述来弥补自己的缺陷。
“第二人称叙述”在文章中是不存在的。在叙述中出现第二人称这只是一个人称称谓而已,和“叙述人称”不是一个概念。看一篇文章的叙述人称,主要应从作者叙述时的立足点和观察点着眼。作者不可能站在“你”或“你们”的角度来进行叙述。实际上,文章中的“你”或“你们”常常是指文章的读者或被叙述对象。
19、试比较倒叙、插叙和补叙在表达功能上的异同。
这三者从形式上似乎都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一段其他的情节内容,然而它们的功能是完全不同的。倒叙是把叙述事件本身后面的结局或重要片段,提到前面来先进行叙述。它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插叙是把以前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情的片段,插入到这件事情中来叙述,具有介绍、比较、对比、铺垫、衬托等功能。它不是叙述主体或情节的组成部分,一般不发生在叙述主体的时间范围内。删去它虽然会削弱文章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补叙是在叙述过程中对前面遗漏的情节进行补充叙述,以造成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它是叙述主体或情节构成的一个有机部分,一般发生在记叙的时间范围内,删去它会直接影响情节的完整性和主题的深刻性。
20、社会环境描写与自然环境描写,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社会环境的描写,常常离不开自然环境的的描写。两者经常融合在一起,相互衬托和铺垫。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存在离开自然环境的社会环境的描写,也没有完全脱离社会环境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当然,除人迹未到的原始环境除外。一般的自然景物描写总是带有时代的和社会的痕迹,它无法脱离社会环境的影响。
21、简述一下描写与叙述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描写是把某一对象的状貌、情态,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给读者的表现手法,叙述是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描写与叙述的关系很密切,叙述常常离不开描写,两者相互渗透。叙述是一种粗略的描写,描写则是一种精确的叙述。
(举例说明描写方法)
22、“河上传来的水声越加明亮起来……不但可闻,而且可见……有一根根又细又长的银丝儿,刺透河的明亮音乐穿过来……”(莫言:《透明的红萝卜》)-指出这段话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并就这种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这段话运用了主观描写的表达手法。描写的对象“水声”中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绝大多数的描写都属于带有作者倾向的主观描写,绝对的客观描写实际上并不存在。主观描写运用得好可以产生新颖奇妙的效果,但不可过分,如果完全不顾思维、感觉的规律而任意发挥,便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23、“一阵低沉的断断续续的声音,仿佛是从地板底下传出来的似的,钻进了我的耳朵,然后就像一块圆石头那样,滞留在我的头脑里……我的头也沉重,疼痛起来,……大滴大滴溶化了的铅水落到我的头上,铅把我的头打了一个个窟窿,烧灼着我的头脑,而且越涌越多……”(安德列耶夫:《警钟》),这段话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并对这种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这就运用了主观描写的表达手法。描写的对象“低沉的声音”中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是一种通感与联觉式的描写。绝大多数的描写都属于带有相同的主观描写,绝对的客观描写实际上并不存在。主观描写运用得好可以产生新颖奇妙的效果,但不可过分,如果完全不顾思维、感觉的规律而任意发挥,便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