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科学决策的标准有四:一是具有准确的决策目标;二是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三是实现决策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小。四是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少。其中第一、二条是是非标准,三、四条是优劣标准
35.追踪决策的非零起点特征:在一般决策中,决策对象和环境还未受人们决策的影响,处于一种状态,就此而言,这是以零为起点的决策。而追踪决策面临的对象和环境,由于受到决策方案实施后的影响,人、财、物有了一定的消耗,甚至有一了些阶段性的结果,各种状况发生大小不一的变化,这是一种非零起点的特征。非零起点的状况一是要追踪决策要尽力抓紧。二是要求追踪决策需要倍加谨慎,否则决策就会出现错上加错的情况,后果更不堪设想
36.我国决策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管理水平还很低,决策的信息系统还很不完善,信息处理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还比较落后,在信息处理上还存在着慢、粗、乱的问题。所谓慢,就是对实际变化和动态反映很慢,许多信息传递到决策部门时已成了历史资料;所谓粗,就是反映实际情况的信息比较粗略,缺乏精确度;所谓乱,就是缺乏统一的信息中心,缺乏科学管理信息的方法,信息和管理混乱。这样就难以保证决策所需要的准确、及时、适用的信息。因此极需改进以至建立新的信息系统,以适应决策的要求
37.简述决策的智囊系统:就是由各种专家组成的参谋咨询机构,它集中了专家们的集体智慧,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为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方案,帮助领导决策。现代智囊团虽然脱胎于古代的智囊制度,二者却有本质的区别。现代智囊系统具有集体性、科学性、相对独立性三大特点
38.如何组织智囊团:为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必须从组织上健全决策的智囊系统,扶助智囊机构。组织上健全智囊系统的关键,在于挑选优质的智囊团成员,使之成为一名符其实的智囊团;条件一应当是博才的专家,必须是既有一门专业知识,又是学识渊博、思路开阔、目光敏锐的人;条件二应当具有服从科学、服从真理,服从事实的品质,而不能是看着领导的眼色行事,报喜不报忧的人。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到把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经验的专家集中在一起,相互补充,相互启迪,形成一种最有利的决策的专家群体
39.领导者与智囊团的关系:领导者与智囊团的关系是多谋与善断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而不能相互取代,一方面领导者必须保证智囊团的独立研究,甚至允许其唱对台戏;别一方面领导者又不能让智囊团代替自己决策;其二,智囊团对方案的分析设计往往是从理想条件出发,而现实又非那样理想化,凭决策者的经验、直觉,可能选出较为可行的方案。总之,在决策活动中:方案的设计分析,由智囊团负责,领导负责用人的责任;方案的选择则由领导者自己负责。两者是各负其责,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40.领导者的基本职能就是决策:决策在整个领导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任何部门,任何层次的领导工作都离不开决策,没有决策就没有领导。决策又是贯穿于领导过程始终的活动,领导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地制订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决策还是领导者履行各项职责的基础,领导者的责任在于制订战略、撰写规划、确定政策、组织管理、使用干部,而履行这些职责是以决策为基础的。再则,决策的方向和措施,正确的决策引导事业的胜利前进,错误的决策则会导致事业的失败倒退。最后,现代社会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地位更为突出。决策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
41.决策的模式:决策模式分为理性决策的模式、渐进决策的模式和综合决策的模式。理性决策的模式强调决策必须严格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注意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方法和技术来进行决策,注重决策过程中的定量分析,甚至不惜建立起复杂的数学模型。理性决策的模式建立在理想条件之上的,难以完全适应现实的决策问题。西蒙因此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式。渐进的决策模式是由美国的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强调决策的过程是各种政治力量、利益团体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渐进过程。注意到决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现实性。其缺点是默守成规,较为保守。综合决策的模式是美国的A.埃泽奥尼提出来的,综合运用理性的决策模式和渐进的决策模式。
42.科学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及其作用: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决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基础上,才有可能明确实际存在的问题,确立符合实际情况的目标,并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领导也只有根据准确的信息,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抉择。没有信息,领导者在决策中就会碰壁,导致决策失误,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作用:决策需要信息,科学的决策需要的是准确、及时、适用的信息;为了获取准确、及时、适用的信息,通常要做到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是信息的收集;二是信息的加工;三是环节是信息的传递。信息工作既是决策前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又是贯穿于整个决策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43.科学决策的程序:一是明确问题,确立目标;这是决策过程 的第一大步骤;二是集思广益,拟定方案:拟定的方案是准备提供给领导者最终抉择的,因此又称为备择方案,它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决策结果。备择方案必须具有齐全性,即把所有可能的方案全部拟定出来;还要有排斥性,各方案间要有原则性的差异并且互相排斥。三是分析评估,选择方案;对方案进行不该做和选择一是要有合理的评选标准,二是要有科学的评选方案。评选决策方案,首先要看能否实现决策的目标,这是徇决策方案优劣最主要的标准;其次还要考虑实施方案所付出的代价相对较小、所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所产生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四是实施方案,完善决策。决策方案的实施阶段应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编制实施计划,把决策具体化;二是组织实施力量,保证决策方案的实现;三是落实实施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四是建立反馈系统,及时检查发现决策方案实施中的问题;五是纠正决策偏差,必要时进行决策修正或追踪决策
44.人才的特点:一是创造性。人才必须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的人。这是现代人才的最基本的特征。二是历史进步性,即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必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起着推动的作用。三是社会性。人才只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四是专业性。这是现代人才的一个重要特点。五是相对性。人才与非人才之分是相对的,一般人才与重要人才之分也是相对的。
45.人行选拔的原则:必须坚持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用辩证法的眼光去考察识别人才,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去考察识别人才,不能用形而上学的、孤立静止的观点去考察识别人才。具体应该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察言与观行相结合的原则;二是考察历史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处相结合的原则。四是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
46.委任制的优缺点及其具体原则:委任制又称聘任制,是指有任免权的领导机关或领导者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对人才授予一定职位的一种制度。其主要优点在于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统一,行动迅速,效率、任命程序简单明了等。缺点是难免人治现象和人治的作用。我国委任制的主要原则有四:一是先考察后任命的原则;二是工作需要与个人专业特长相结合的原则;三是集体讨论决定的原则;四是严格审批程序的原则。
47.我国三种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及其优缺点:我国目前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有选举制、考选制和荐选制⑴选举制是通过群众投票表决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民主形式,也是民主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制度。选举的具体形式包括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较好地体现了选拔人才的民主性和法制性。但这种制度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采用⑵考选制,是指通过公开考试,根据成绩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实践证明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优点很多,但是这种制度并不是万能的,它只适用于选拔初、中级人才、对于高级人才的选拔,是不可能只凭一两次考试来决定的⑶荐选制,是通过推荐的办法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在具体操作方面,有三种形式,即自荐制、他荐制和群众推荐制。优点:能够把人才推荐者和人才选拔者两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各种具体制度健全的条件下,既有利于发挥人才推荐者的积极性,为人才选拔机关广荐人才;同时,由于人才的选拔必须经过选拔者或选拔机关考察后才能确定,这就有效防止了非人才进入人才队伍,保证了人才选拔的质量;缺点:一是人才选拔的范围受到限制二是人才选拔缺乏硬性的客观标准三是人才选拔缺乏程序化和法制化
48.思想政治工作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思想政治工作对领导工作的意义有二:其一,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用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二,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既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49.思想政治工作是所有工作的生命线: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使广大群众相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改善领导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的关系,造成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50.在社会主义教育过程中,必须使受教育者认识到:其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其二,中国的历史决定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其三,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它能从根本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其四,中国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尽管有困难,但最终一定会胜利。
51.民主与法制的教育问题上,必须注意到:⑴树立民主和法制的观念⑵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同资本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界限⑶明确民主与法制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⑷充分认识到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广大公民不但要自觉遵守法律,而且还要善于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监督领导机关严格执法,敢于与各种违法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
52.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方针: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唯一正确的方针。疏导方针包括疏通和引导两层含义。疏通就是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在发展民主的基础上让人们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引导是指采用循循善诱,说服教育的方法,把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引向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与疏导相对立的是压制;与引导相对立的是放任自流。疏通与引导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两者具有辩证关系,即疏通是引导的基础,引导是疏通的目的和归宿,疏通中有引导,引导中有疏通,但疏通不同于引导,引导不同于疏通,二者缺一不可。疏通是基础,引导是目的,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总方针。把疏导的方针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总方针,这是党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对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方针是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科学根据的。
53.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原则有八: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二是结合业务工作一道做的原则,三是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四是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五是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六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七是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原则;八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行政管理、严格组织纪律相结合的原则
54.领导体制的特征:一是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体制;领导体制是在一定的领导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二是规范性,一般要依法或规章来确立;三是系统性,是一个体系;四是阶级性
55.领导体制主要内容:一是领导组织结构;二是领导的层次和跨度;三是领导机构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与权限划分;四是领导机关的组成要素;五是领导人员的配置与管理制度
56.领导机关的组成要素:一是决策中心;二是咨询系统;三是执行系统;四是监督系统;五是信息反馈系统
57.领导体制的作用体现:其一,领导体制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建立联系、发生作用的桥梁和纽带;其二,领导体制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改造客观世界的工具;其三,领导体制是领导者同社会发生联系与作用的实体;其四,领导体制是否科学健全,直接影响着领导效能的高低并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58.一长制和委员会制的优缺点:⑴一长制就是在一个机关或单位中,将法定的决策权集中于一位主要负责人,由他个人对上级和监督机关负责,用下级服从上级而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一长制也称首长负责制。优点在于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每敏,行动迅速,冲突较少,效率较高;它可以防止推诿和扯皮,消除或减少不负责任的现象。缺点是由于一个人各方面能力有限,考虑问题,处理事情,难免有失误。如果一长制的首长选择不当,就可能贻误事业,甚至造成独断专行、滥用职权。⑵委员会制,就是决策权属于两个以上的负责人或领导集体,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又称合议制。优点在于能够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工负责,可以减轻主要负责人的负担;互相监督,可以避免个人专断和滥用职权。缺点是权力分散,责任不明,行动迟缓,效率不高;决策中有时意见难于统一,使问题久议不决,坐失良机,贻误大事。如果委员会不真正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就容易产生名义上是集体负责,实际上是个人说了算,或口头上是集体负责,实际上无人负责等现象
59.科学处理层次制与职能制的关系:层次制,是指一个系统或单位,在纵向上划分若干层次,每一个层次对上一层次负责,从指挥中心到基层形成一个像连续台阶那样的指挥系统,即形成直接指挥、监督和控制的渠道。整个组织系统呈现出下大上小的金字塔结构,权力分布呈上宽下窄的格局。职能制,是指一个系统或单位,在横向上按业务性质的不同平行高置若干的职能部门,辅助领导机关实施领导。层次制与职能制混合使用是目前各种大型组织普遍采用的领导体制。处理二者的关系,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处理好横向管理幅度问题,即领导机关和领导者个人究竟以管辖多少部门和成员才算合适;二是要处理好纵向的领导层次问题;三是要合理划分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能权限。
60.我国领导体制的基本特征:一是人民的主人地位。二是共产党领导的核心作用。三是中央集权式的统一领导与管理
61.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四大方面:一、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进行机构改革与机构精减,提高工作效率。二、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的制度和程序,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三、加速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组织人事制度,包括健全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制度,建立健全各类人员的分类管理制度。四、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保证权力的正常运行,实现领导机关和公职人员的廉政和勤政
62.集权制与分权制的优缺点及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⑴集权制是指一切重大问题的决策权都集中在上级领导机关或上级领导者,下级机关或下级领导者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它只能按上级机关的决定和指示办事。如军队的领导体制。优点为大于能够统一意志,集中力量,统一政令,指挥灵活,便于协调;能够统筹全局,兼顾各方面利益,计谋长远,利于重点建设。缺点是缺乏弹性和应变能力,不易因时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处理问题,不易提高效率,容易束缚下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致下级惟命是从,消极等待;弄不好易于导致官僚主义、个人专断等弊病,影响领导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⑵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或下级领导者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有独立自主地决定问题的权力,上级对下级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决定处理的事情不得进行干涉。优点在于分级治事,分级负责,使下级机构富有弹性和灵活性,能够因时因地制宜,增强应变能力,易于发挥下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效率,增强效益。缺点是容易导致自立门户、政令不一,各自为政,产生不顾大局的地方主义和分散主义等弊端⑶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就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即既有中央、上级的必要的集中统一,又有地方、下级的相对的独立自主,充分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兼顾两方面的利益。在具体实际中,可以坚持六个原则:一是可能损失原则,可能产生严重损失的由上级决策;二是责任范围原则,依法由上级承担法律责任的由上级决策;三是决策范围原则,需要做出一致规定的,由上级决策;四是监督考核原则;五是业务性原则,业务性质相同的应由上级决策;六是地域规模原则,大规模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应由上级来决定。
63.我国领导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五:一是党的领导的原则,即改革必须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而不是否定和削弱党的领导,改革必须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改革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二是民主管理原则,要加强各级人大的建设,加强企业事业单位的职代会工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村民委员会的建设。三是法制原则。四是合理划分权限的原则。五是活力与效率原则
64.领导者素质的特点是由领导工作的性质和职能所决定的。主要有三:第一是综合性,它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第二是动态性,即在相对稳定的同时,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第三是层次性,即对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领导者,在其素质要求上,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特殊的一面,不能一刀切
65.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意义):首先,领导者良好素质是发挥领导功能、完成领导任务和提高领导绩效的重要基础;其次,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是发动、团结、率领群众开拓进取的保证。第三,领导者良好素质,是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源泉。第四,领导者良好的素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
66.领导者的能力素质:能力素质是领导者素质的核心。领导者应当具备的能力包括:一是预测和决断能力;二是组织指挥能力;三是交际协调能力;四是应变创新能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