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塞尔以X、Y、Z代表三种生产要素。
如果:X+Y=100
2X+3Y=260
4Y+5Z=590
则X=40,Y=60, Z=70
这就是“归算”价值和分配份额。
(6)客观交换价值
客观交换价值指的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对财货的主观评价互相平衡的结果,这种平衡是以交换者竞争中形成的财货的边际效用决定的,即价格由两对边际对偶的主观评价决定的。
庞巴维克认为交换有四种类型:孤立的交换、买者单方面的竞争、卖者单方面的竞争、买卖双方竞争。由于价格是在竞争条件下形成的,买卖双方对财货的主观评价相互平衡的结果。其中,主观评价又取决于财货的边际效用。价格上限为买者的主观评价,下限是卖者的主观评价。价格最终在上下限间形成,即由“两对边际对偶的主观评价”决定。
例:马市上马匹价格的决定(参见教材335页)
买主 卖主
对一匹马的评价 对一匹马的评价
(并愿意用低一些的价格买进) (并愿意用高一些的价格卖出)
A1愿意出 30镑 B1 愿意出 10镑
A2愿意出 28镑 B2 愿意出 11镑
A3愿意出 26镑 B3 愿意出 15镑
A4愿意出 24镑 B4 愿意出 17镑
A5愿意出 22镑 B5 愿意出 20镑
A6愿意出 21镑 B6 愿意出 21镑 10先令
A7愿意出 20镑 B7 愿意出 25镑
A8愿意出 18镑 B8 愿意出 26镑
A9愿意出 17镑
A10愿意出 15镑
按照上表,如果马匹价格在15镑以下,则A1到A10这十个买主都愿意买进,愿意卖出的卖主只有B1和B2.这时卖主会利用买主之间的竞争,把价格抬高到15镑之上。随着价格的上升,愿意买进的人数减少,而愿意卖出的人数增加。如果价格涨到20镑到22镑之间,则A1到A5这五对买主和卖主都是交换的成功者,其中以A5和B5的竞争能力最小。因为如果价格低于20镑,B5首先被淘汰,如果价格高于22镑,A5首先被淘汰。无论A5和B5谁被淘汰,都会破坏供求平衡。因此,马匹价格必然在20镑到22镑之间。当然,这个限度还会缩小。因为在20镑到22镑之间的限度内,愿意进行交易的还有A6和B6.他们是A6到A10和B6到B8这些竞争失败者之间竞争能力最大的。如果价格是21镑10先令,卖主B6会立即加入竞争,结果卖主增加到B1到B6六个人,而愿意买进的买主还是A1到A5五个人。马匹的供给大于需求,马匹的价格必然下跌。如果价格降到21镑,愿意买进者增加到A1到A6六个人,而卖主还是B1到B5五个人,就会发生需求大于供给,马匹价格又会上升到21镑以上。这些竞争会迫使马匹价格保持在21镑和21镑10先令之间。在这一价格范围内,愿意买进者有A1到A5五个人,而愿意卖出者有B1到B5五个人。供给和需求平衡,马匹的价格就形成了。
2.边际效用价值论的评价:见P336-337.
它是一种主观的价值论,是反对种种以客观因素解释价值的理论的。它的目的之一,是取代各种客观价值论。80年代以后,重点反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社会主义运动。
(1)关于价值的起源和本质问题
奥地利学派的观点以超越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心理范畴为基础,不能说不存在人对物品的主观评价,但关键在于这种主观评价能否成为价值实体?回答应是否定的。因为:a.主观评价应该以商品的客观属性存在为前提。主观评价也是受人的生理条件制约的对客观物品的反映。它是第二性的东西。b.即使是主观评价反映了客观效用本身,那也不能构成价值实体。只有商品中共同的属性才能构成价值实体。
庞巴维克说他可以抽象出一种一般的效用作为价值的基础。这种抽象理论上当然可能,但这种一般效用能否充当价值实体,是要到实践中检验的。
(2)关于价值量的衡量问题奥地利学派想以“边际效用”从主观评价上对价值加以衡量。这在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因为:a. 主观因素能否衡量,怎么衡量,都是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甚至今天也没有解决。B. “边际效用”在价值决定上的意义是极其有限的。它只能说明主观心理评价对某些特定物品的其它方面也许有意义,但对价值决定却没有意义。
(3)关于价格论问题人们的主观评价可以影响市场上价格的波动,但不是决定因素。人们的购买除受主观评价影响外,还受购买力的影响。购买力恰恰又以市场价格为转移。
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价格论以买卖双方的平衡为基础,其中既有供求论,又有效用论,是两者的某种综合。奥地利学派想以主观因素说明问题,但缺乏真正的说服力。他们想抛开客观因素,却又不能真正离开客观因素。
四、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分配论)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是受到加利阿尼的时差利息论的影响。
庞巴维克利息论的观点是把一切利息形态的产生及利率高低,看作根源于和决定于人们对待等量的同种商品现在和将来两个不同时间内主观评价的差异。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物品的分类;分为现在物品和将来物品。
(1)现在物品:指能直接满足人们现在欲望的物品。
(2)将来的物品: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现在的欲望,而是满足人们将来欲望的物品,或变为现在物品后才能供人们消费的物品(生产资料、劳动都在内)。
2.时差利息
人们对两种物品评价不同,物品的价值就不同,其差额就是价值时差。庞巴维克说:“现在的物品通常比同一种类和同一数量的未来的物品更有价值。这个命题是我要提出的利息理论的要点和中心”。
存在原因有三:
一是存在着“需要和需要供应之间的差别”。人们对现在物品的评价大于对未来物品的评价是出于他们现在的困苦和急需。(比如遭受灾害、面临饥饿、死亡的威胁等)。
二是人们有“低估未来”的倾向。因为,人们知识上有缺陷,考虑问题不周到,缺乏想象力,所以会低估未来;人们意志上有缺陷,只顾眼前,而不顾未来。人们往往感到人生短促、世事多变,不能等待着享受未来的效用。注重现在,低估未来。
三是“现在物品技术上的优越性”也造成人们低估未来,重视当前。因为,现在的生产资料可比将来才会有的生产资料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有了可直接满足现在需要的物品,就能促成运用生产工具的生产去制造更多的消费品。这都是现在物品技术上的优越性。因此,人们对现在物品的评价要高于未来物品。只有未来物品,没有现在物品就不能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庞巴维克举了孤独渔民的例子,来说明这一观点。这个渔民用手每天捕三条鱼后全部吃光。如果他有一条船和一张网,每天就可捕30条鱼。如果制造一条船和一张网需要一个月时间,那么,他可以先借90条鱼维持一个月的生活,同时去造船织网,二个月后再归还180条鱼。这样,有了船和网后,这个渔民就可在下个月获得900条鱼,还债后仍然富余720条鱼。对于这个渔民来说,马上就有的船和渔网是现在物品,能够在本月内就提供较多的鱼;而下个月才有的船和网则为将来物品,当前并不能为他多提供一条鱼。所以,在这个渔民看来,现在的船和网必定优越于将来的船和网。
(2)时差利息的形式:
由于时间不同而造成价值的差异,就是物品价值的“时差”。由于有“时差”存在,就要求在等价交换中。未来物品的所有者必须付给现在物品的所有者在量上等于该价值差价的“贴水”。这种贴水就是利息,即“时差利息”。各种利息形态都是“贴水”的不同形态。
(3)时差利息的三种主要形式。
第一,借贷利息。这是“时差利息”最简单的形式,典型的形式。人们借出去的是现在物品,以后偿还的是将来物品,前者价值大于后者价值,所以,归还将来物品时必须另外加一笔“贴水”,即差额。这就是借贷利息。
第二,企业利润。这是庞巴维克基本的利息形式,也是最重要的利息形式。他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是物质上的现在物品和经济上的将来物品,而工资则是现在物品。工资在价值上要大于劳动。只有经过一段时间,通过生产过程,生产资料和劳动才能变为经济上的现在物品。这时,由于“时差”的关系,价值增加了。这部分增加的价值就是企业利润。也就是对“时差”的“贴水”。
第三,耐久物品的利息,也就是租金。耐久物品包括工具、土地等等。庞巴维克认为,耐久物品可以在长时间内提供一系列不同的效用。耐久物品的价值就由这一系列不同时间的效用总和来决定。其中,远期效用价值低于近期效用价值。因此,耐久物品的价值就是这个递减系列的价值总和。时间每经过一段,各级效用就向近期效用前进一级,而原来的近期效用则“成熟”为现期价值被利用了。于是,各级效用的价值也都增加了一级。他认为,本年价值减去该年耗费,就是该年的租金。这也是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的价值“时差”。租金即该“时差”之贴水。
庞巴维克认为,由于土地的年效用系列是无限的,所以,其最终端的年效用价值为零。这样,土地全部现在价值就是其租金,即利息。
(4)对“时差利息论”的简单评价庞巴维克对收入形式的归纳并不能正确反映资本主义各种收入的实质。
“时差利息论”的中心是说明时间因素和心理因素可以创造价值。庞巴维克忽视了时间只有创造价值的条件和价值形成的存在形式,心理因素也不能构成价值实体。这种错误割断了利息同决定它的客观因素的一切联系,从而不能正确说明它的来源和形式。
庞巴维克理论基础的依据是片面和错误的:“需要和需要供应的差别”引起人们评价的差异,这仍是一种与边际效用价值论基础有关的供求方面的因素;低估未来的说法则有片面性,而且无法从经济学上说明问题。连庞巴维克自己也认为该条完全不会发生直接影响;现在物品在技术上的优越性,是“资本生产力论”的变相说法。
五、庞巴维克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批评(简单了解)
庞巴维克宣传自己的主观价值论和分配论的同时,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抨击和批判。
维塞尔认为,劳动价值论在德国的广泛传播,是社会主义者们“对利息发动十字军”的攻击的主要原因。而他有责任出来反对社会主义者,为资本主义辩护。他认为劳动价值论是一种“陈腐的议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没有说明“未来社会”中的价值现象。
1894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出版后,庞巴维克又很快出版了《马克思及其体系的终结》一书,继续对马克思的理论进行攻击。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