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够分泌胃蛋白酶和凝乳酶原是主细胞;能够分泌盐酸和抗贫血因子的是壁细胞。
2、结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储存和转运粪便,还能吸收部分电解质和葡萄糖。结肠内的细菌利用肠内物质合成维生素K、维生素 B复合物和短链脂肪酸等,供体内代谢需要。
3、大肠的运动形式有:混合运动(袋状往返运动)和推进运动(蠕动和集团运动)。
4、鹅口疮的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进食。鹅口疮患儿宜用 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每日2~4次,以餐后1小时左右为宜。
5、疱疹性口腔炎的病原体为单纯疱疹病毒;溃疡性口腔炎主要由链球菌感染引起。
6、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常见原因,多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反酸等。胃镜检查是最可靠的确诊方法。
7、宜餐前服用的药物有:胃黏膜保护药如硫糖铝;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或西沙必利;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阿奇霉素,因食物会影响其吸收。
8、减少对胃肠的刺激,非甾体镇痛药宜餐后服用;延迟胃排空,有更多抗酸和缓冲作用时间,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于餐后服;使胃内酸度降低的制酸剂如氢氧化铝、碳酸氢钠、铝碳酸镁等,于餐后1~2小时、睡前或胃部不适时服用。
9、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期病人可给予无渣、半流质的温热饮食,如病人有少量出血,可给予牛奶、米汤等,以中和胃酸,利于黏膜的恢复。
10、十二指肠溃疡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好发于球部;胃溃疡的发病年龄较迟,平均晚 10年,多见于胃角和胃窦小弯。幽门螺杆菌感染为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发病原因。
11、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除具有直接损伤胃黏膜的作用外,还能抑制前列腺素和依前列醇的合成从而损伤黏膜的保护作用。另外,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与溃疡的形成和再活动有关。
12、消化性溃疡病程以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痛为特点,一般春秋季节易发作。上腹痛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胃溃疡的疼痛部位在剑突下正中,疼痛常在进餐后0.5~1小时出现,其典型节律为进食-疼痛-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疼痛为饥饿痛或空腹痛,其疼痛节律为疼痛-进食-缓解。
13、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穿孔是最严重的并发症,都常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主要表现腹部剧痛和具有急性腹膜炎的体征。
14、幽门梗阻主要表现为餐后上腹部饱胀,频繁呕吐宿食,严重时可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并有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症状。
15、癌变发生于胃溃疡,若胃溃疡病人粪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应考虑有癌变可能。
16、质子泵抑制剂或胶体铋剂和两种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三联治疗,可使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可达 80%以上。质子泵抑制剂以奥美拉唑为代表的,是目前最强的胃酸分泌抑制剂。
17、枸橼酸铋钾具有抗酸和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不良反应有舌苔发黑、便秘、粪便呈黑色、神经毒性,餐前半小时口服,用吸管直接吸入,不宜长期使用。
18、嘱消化性溃疡病人定时进餐,少量多餐,以面食为主食,禁喝咖啡、红茶、酒类等饮料;因豆浆、牛奶含钙和蛋白较高可刺激胃酸分泌,不宜多吃;红烧肉、猪蹄等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可使胃过度扩张,应少吃。
19、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大便有黏液脓血、腹痛及里急后重,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
20、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首选柳氮磺吡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暴发型或重型病人。
21、急性发作期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应进食无渣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严重者应禁食,使肠道得以休息,利于减轻炎症,控制其症状。
22、对于采用灌肠疗法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应指导病人左侧卧位,尽量抬高臀部,达到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的目的。
23、秋冬季节的婴幼儿腹泻 8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以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轮状病毒肠炎粪便为蛋花样、无腥臭味。
24、轻型腹泻和重型腹泻的重要区别是有无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素乱、酸碱失衡及全身中毒症状。
25、哭有泪、尿量稍少→轻度脱水;泪少、尿量明显减少→中度脱水;无泪、无尿、休克→重度脱水。
26、血钠<130mmol/L为低渗性脱水;血钠135~145mmol/L为等渗性脱水;血钠>150mmol/L为高渗性脱水。
↓↓点击下方链接领取[初级护师]真题/考点/模拟题等资料>>>
相关推荐:
历年初级护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4初级护师考点资料下载
2024年初级护师考试模拟试题 | 初级护师考试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