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患病率为0.25~0.37%之间。可发生于冠心病、高血压、心瓣膜疾病、肺原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各种类型的心肌炎、肾炎、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贫血、脚气病、动静脉瘘、结缔组织病等。上述疾病可用心肌收缩力减弱、舒张功能减退、压力负荷过重、循环血量过多、回心血量不足、血液分流等而发生心力衰竭。感染、过度疲劳、情绪激动、食盐摄入过多、输液过多或过快、出血与贫血、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心律失常、妊娠分娩、药物影响等而诱发或加重心衰。本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1)饮食疗法:
①黄芪粥:先将黄芪30~60g浓煎取汁,再入粳米100g,红糖少量同煮,待粥成时调入陈皮末少许(约1g),稍沸即可。早晚温热分服。用于心衰气短,下肢轻浮。
②车前子粥:先将车前子15~20g布包煎汁,再放入粳米100g同煮为粥。上、下午温热分食。用于心衰水肿。
③白茯苓粥:白茯苓粉15g,粳米100g,加水同煮成粥,早晨与下午温热分食。用于心衰水肿。
④赤小豆炖鲤鱼:赤小豆90g,鲤鱼300~500g,煲炖熟烂后服食。用于心衰水肿。
2)单方验方:
①葶苈子10~20g,大枣5~10枚,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亦可用葶苈子末3~6g,饭后服,每日3次。用于心衰气喘、咯吐痰涎。
②北五加皮3~5g,党参、太子参、茯苓、泽泻、车前子、猪苓各10~15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用于心衰水肿。
③党参15g,麦冬、丹参各10g,五味子6g,茯苓15g,万年青根6~12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亦可用万年青根5~10g(不可随意过量)大枣3~5枚,煎汤,分2次服,每日1剂,用于心衰气喘、水肿。
④黄芪20g,人参10g,麦冬、五味子各10g,丹参12g,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用心衰心悸与气喘。
3)针灸疗法:体针:以益元固本,强健心神为原则。
主穴为内关、间使、少府或内关、郄门、曲泽。配穴补中益气取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补益真元取关元、归来、气海;通阳利水取水分、中极透曲骨、水道、复馏、水泉、飞扬、阴陵泉;活血行淤取太冲、章门、肝俞;平喘祛痰取肺俞、天突、俞府、膻中、少府、合谷。深刺,中强手法,有感应后即出针,每日1次,(亦可隔几日或二日针刺1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酌情休息几天,再作第二疗程。
水针:主穴为内关、间使、定喘、肺俞、心俞等。每穴每次用当归注射液0.5ml注射,间隔1~2天注射1次,7~10次为一疗程。
4)预防调养:平常要注意加强对心脏的保健,祖国医学认为“心看,君主之官……以此养生则寿”,足以说明,养护心脏的重要性。
首先是心主血脉的保健: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并且构成了体内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功能状况直接影响着全身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的保健宜从多方面入手,但其基本出发点有二:一是增强心脏功能,二是减轻心脏负担。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