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责编:haoyan723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学历| 高考 中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 证券 司法 导游 教师 计算机| 等考 软考
工程|一建 二建 造价师 监理师 咨询师 安全师 结构师 估价师 造价员 会计| 会计证 会计职称 注会 经济师 税务师 医学| 卫生资格 医师 药师 [更多]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冯国平等,研究发现了导致强迫症的生理机制,其研究论文近日刊登在Nature(2007,448:849)上。
处于高速运转的大脑皮层下纹状体是人体信息处理中心。其不同的神经元通过该中心传出的信号,接受任务。蛋白质Sapap3把这些信号分门别类地从中心的一个部门传到下一个部门,直到将大脑完成的抉择判断交给相应的神经元去完成任务。冯国平研究小组在研究谷氨酸神经递质的信息传导时,发现敲除了Sapap3基因的小鼠出现了类似人类强迫症的行为,即小鼠反复抓自己的脸(小鼠通过抓摸来“洗脸”),直到毛皮破损,甚至流血,还无法停止,同时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
据介绍,Sapap3是Sapap家族蛋白质中唯一在纹状体中供职的蛋白质,它的缺失会引起一些信息传导出现异常。例如,在正常情况下小鼠感到自己脸脏,抓几下就会感到干净了。但缺失Sapap3时,脸“干净了”的信息不能传回大脑,于是小鼠就会不停地重复一个动作,无法停止。冯国平研究小组的科研人员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让这种蛋白重新回放到纹状体中,小鼠立即就停止了抓脸,随即焦虑症状也减轻了。
冯国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去对于强迫症的研究多集中在5-羟色胺上,而此次研究却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不仅揭示了强迫症的生理机制,还可能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靶点。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