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的特点及诊治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根据其发作特点分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两种类型。其发作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在此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或因冠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导致缺血性心绞痛,发作性胸痛是心绞痛的主要表现。
稳定型心绞痛的特点为: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胸痛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而且是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且常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胸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并在3-5分钟内渐消失,可数天或数周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发作数次,疼痛发作后,多在停止原来诱发疼痛的活动后即可缓解,亦可在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几分钟内缓解。
所谓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原为稳定型心绞痛,在1个月内疼痛发作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因变化、硝酸酯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或1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因较轻的心肌负荷所诱发或休息状态下发生心绞痛,以及较轻微的活动即可诱发胸痛等。心电图检查是发现心肌缺血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的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表现为胸痛发作的缺血型ST段移位及/或T波变化。心电图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心肌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等也是确诊冠心病较常用的一些检查方法,其中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然而,胸痛并非都是心绞痛所引起,有时可见于冠心病的更严重类型-心肌梗死。另外,尚有其他一些心肌疾病、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心肌神经症及某些消化系统等,应注意鉴别。
治疗,包括发作时及缓解期的治疗,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及时缓解疼痛。胸痛发作时需及时含服硝酸甘油,有条件时给予吸氧,若不能有效缓解疼痛应及时就医,缓解期尊医嘱服用硝酸甘油制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行介入或冠脉搭桥治疗。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应注意加强冠心病的一级、二级预防,对于一些可控制性易患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如吸烟、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等,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心绞痛的防治
病例:患者,男,62岁。因在夜间睡梦中突发性心悸、喘憋、胸闷、气短、端坐呼吸、咳嗽、咯血、咳粉红色浆液性泡沫状痰、声音嘶哑、口唇紫绀、精神萎靡不振、急性凄苦表情。体征、心脏检查:左心增大,心动过速,心音亢进,肺部检查,肺底部湿性啰音,有时伴哮鸣音。辅助检查:X线检查可见整个肺野透亮度减低,肺门影增宽及肺纹增粗糙等肺瘀血表现。
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
(1)去除病因或诱因,积极治疗,避免劳累,应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
(2)休息生理上和精神上的休息。
(3)重度心衰患者应限制日常活动,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严重者可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4)轻至中度心衰限制活动量,并改善自我感觉。
(5)戒烟,少饮酒。
(6)饮食控制适当限制钠盐,忌盐腌制吕,目前由于强力排钠利尿剂的应用避免油腻食物,最好少吃多餐。
(7)肥胖患者应控制体重,从降低负荷,改善心功能。
(8)选择有效的药物,强心利尿扩血管等。
心绞痛病人就诊
心绞痛病人突感心前区和胸骨后剧烈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及上肢内侧,胸痛呈紧闷或压迫感,多伴出汗,发作频繁,每次发作历时1~5分钟,短的仅几秒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后,在1~2分钟内疼痛消失。就诊前注意事项:病人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安静平卧休息,不可随意搬动或扶着病人勉强行走。立即给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也可用消心痛(硝酸山梨醇酯10mg舌下含服),如上述两种药没有,也可用中药速效救心丸、冠心苏合丸等。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或者出院后应积极配合医生,除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外,还应注意适当卧床休息、戒烟戒酒、避免劳累、情绪波动以及避免受寒等诱发心绞痛发作或引起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