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炎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为关节的滑膜炎,出现关节畸形。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一)全身表现
起病缓慢,在明显的关节症状前多有一段乏力,全身不适,发热,纳差,手足发冷等全身症状。
(二)关节症状
1.晨僵 病变的关节在静止不动后可出现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僵硬,活动受限,适度活动后逐渐减轻,尤以晨起时最明显,称为晨僵。晨僵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作为判断病情活动度的指标。
2.关节疼痛和肿胀 关节痛往往是最早的关节症状。
最常出现的部位:腕、掌指关节、近端指关节,大关节亦常受累。
特点:多呈对称性、持续性。
3.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关节畸形多见于较晚期患者。
急性发作期 梭状指。
病变后期 形成特异性的尺侧偏向畸形,形成关节活动障碍,影响病人生活自理。
4.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结节是本病较特异的皮肤表现,无压痛,呈对称分布。类风湿结节的存在表示本病的活动。
三、有关检查
1.血液检查 血沉增快,是滑膜炎症的活动性指标。
2.免疫学检查 类风湿因子(RF)在80%病人中呈阳性,其滴度与本病活动性和严重性成正比。
四、治疗要点
早期诊断和尽早地进行合理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一)一般性治疗
急性期关节肿痛、发热、内脏受累,患者应卧床休息,恢复期进行适当的关节功能锻炼,或做理疗,避免关节畸形。给予高蛋白质及高维生素饮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常用药物有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服用后易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胃部不适、恶心、返酸,甚至胃黏膜出血。
2.慢作用抗风湿药 本类药物常用有甲氨蝶呤(MTX)、雷公藤、青霉胺、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临床上常与抗甾体药联合应用。本类药物的副作用是胃肠道不适、黑便、头痛、口腔溃疡、肝功异常和骨髓抑制。
3.肾上腺皮质激素 常用药物有强的松,症状控制后递减,以每日10mg维持,逐渐以非甾体药代替。
五、护理问题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病人关节受限,躯体不能自由活动,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与关节疼痛、强直畸形、肌肉萎缩、全身状况恶化有关。
六、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
2.注意活动与休息
1)活动期发热或关节肿胀明显时应卧床休息,勿长时间维持抬高头部和膝部的姿势,以免屈曲姿势造成关节挛缩致残。
2)病情缓解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如穿脱衣服、进食、入厕等,保持生活自理能力。
3)运动后可用热敷、热水浴、红外线等理疗方法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挛缩。
4)当病变发展至关节强直时,应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必要时用夹板固定,以保持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3.疼痛的护理 关节肿胀,疼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予消炎止通剂,缓解期帮助指导病人功能锻炼。采取解除或减轻疼痛的措施,如每日清晨起床时进行15分钟温水浴或用热水泡手。也可用谈话、听音乐等形式分散疼痛注意力。
4.保持病人自理能力
5.做好心理护理
6.药物护理 用药时间长,药物副作用多;应指导病人按照治疗计划定时、定量服药,不可随意加、减药量,或者停药。
七、健康指导
避免发病的各种诱因,如寒冷、潮湿、过度疲劳、精神刺激、感染等。
例题:
1.某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近几天来手、足及膝关节肿胀,疼痛加重,活动后疼痛减轻,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不适。
1)活动期护理错误的是
A.保持肢体温暖 B.避免肢体受压 C.关节肿痛时卧床休息 D.鼓励受累关节活动 E.给予舒适卧位 答案:D
2)病人消炎止痛常选用
A.强的松 B.阿司匹林 C.环磷酰胺 D.异烟肼 E.硝苯地平 答案:B
3)缓解期间,指导病人活动的目的是:
A.防止疾病复发 B.保持关节功能位 C.防止关节畸形 D.减少晨僵发生 E.避免关节废用 答案:E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症状,具有特征性的是
A.肿胀明显 B.局部发热 C.晨起僵硬 D.疼痛明显 E.关节发红 答案:C
3.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表现为
A.匙状指 B.杵状指 C.爪状指 D.梭状指 E.足内翻 答案:D
4.下列哪项不是类风湿关节炎表现的特征:
A.以小关节为主 B.呈对称性 C.晨僵明显 D.急性期关节明显肿胀 E.后期关节无畸形 答案:E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