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各种活动的最高调节部位,借兴奋和抑制两种活动过程,来实现机体内部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的生理功能相互协调和统一,以保证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
(一)小儿神经系统特点
1.大脑 小儿出生时大脑的重量约370g,占体重的1/8~1/9。其大脑的外观已与成人的大脑外观十分相似,脑表面有主要沟回,但较浅且发育不完善,皮质较薄,细胞分化较差,髓鞘形成不全,对外来刺激反应缓慢且易泛化。小儿的脑耗氧量,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的50%,而成人则为20%,对缺氧的耐受性较成人差。
下列符合小儿神经系统特点的是( )
A、小儿脑皮质与成人厚薄相似 B、小儿髓鞘形成不全,对外来刺激反应慢且易泛化
C、小儿脑耗氧量,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耗氧量的30﹪ D、小儿脊髓的发育快于运动发展的功能
E、小儿脊髓在出生时发育很不成熟
标准答案:b
解 析:小儿脑皮质较薄,细胞分化较差,髓鞘形成不全,对外来刺激反应慢且易泛化。小儿脑耗氧量,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耗氧量的50﹪,小儿脊髓的发育,在出生时已较为成熟,脊髓发育与运动发展的功能相平行。
2.脊髓 小儿脊髓的发育,在出生时已较为成熟,约重2~6g,是成人脊髓的1/4~1/5,脊髓的发育与运动发展的功能相平行,随着年龄的增长,脊髓加长增重,胎儿时。脊髓的末端在第二腰椎下缘,新生儿时达第3腰椎水平,随年龄增长,4岁时达1腰椎上缘。所以腰椎穿刺时注意。
新生儿时期脊髓末端的位置是( )
A、第3腰椎 B、第1腰椎下缘 C、第2腰椎下缘 D、第1腰椎上缘 E、第4腰椎
标准答案:a
解 析:胎儿时,脊髓末端在第二腰椎下缘,新生儿时达第三腰椎水平,随年龄增长,4岁时达第一腰椎上缘。
3.脑脊液见表5-1-11。
表5-11-1 小儿脑脊液检查正常值
|
婴儿(新生儿) |
儿 童 |
总量 |
50ml(新生儿) |
100~150ml |
压力(mmH2O) |
30~80(新生儿) |
70~200 |
细胞数 |
(0~20)×106/L |
(0~10)×106/L |
蛋白总量g/L |
0.2~1.2(新生儿) |
0.2~0.4 |
糖(mmol/L) |
3.9~5.0 |
2.8~4.5 |
氯化物(mmol/L) |
110~122 |
117~127 |
4.神经反射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神经反射具有相应的特点。反射检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终身存在的反射,如浅反射及腱反射;第二类为暂时性反射,或称原始反射。
a.终身存在的反射
(1)浅反射:
出生时即生存,终生不消失的反射,包括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提睾反射到出生4~6个月后才明显;腹壁反射到生后1年后才容易引出。
小儿出生时存在,以后永不消失的神经反射是 D
A.觅食反射 B.吸吮反射 C.拥抱反射 D.吞咽反射 E.握持反射
(2)腱反射:从新生儿期可引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等。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提示神经、肌肉、神经肌肉结合处或小脑病变。
b.小儿时期暂时性反射随着年龄增长,在一定年龄反射消失。
(1)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
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
反 射 |
迈步反射 |
握持反射 |
拥抱反射 |
觅食、吸吮反射 |
消失年龄 |
2~3月 |
3~4月 |
3~6月 |
4~7月 |
(2)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生存在的反射:如降落伞反射9~10个月时出现;平衡反射10~12个月时出现等。
3.病理反射 巴宾斯基(Babinski)征(2岁以下小儿巴宾斯基征阳性可考虑为生理现象)、戈登(Gordon)征、霍夫曼(Hoffmann)征、查多克(Chaddock)征等。
4.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凯尔尼格(Kernig)征、布鲁津斯基(Brudzninski)征等。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