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14年护士资格证考试中医护理辅导汇总
慢性胃炎是常见消化道疾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胃脘痛以胃脘疼痛为主要症状,泛指胃脘近心窝处疼痛。历代文献中所谓“心痛”“心下痞痛”多指胃脘痛。其临床发病率较高,多因饮食失节,饥饱劳倦,脾胃虚寒,情志郁结所致。
病情观察和一般护理
仔细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伴发症状及诱发因素,如与饮食、情志、气候、环境的关系等。除发热、疼痛或合并出血者应卧床休息外,一般患者如为闷痛或疼痛缓解时,可起床活动,但应注意劳逸结合,使生活、饮食有一定规律,避免精神刺激或情绪激动。经常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保持乐观情绪,使病人了解过度劳累、忧思恼怒、恐惧悲观对本病的影响,平时注意自我调节,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辨证施护
慢性胃炎有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寒邪客胃、脾胃虚寒、胃阴亏虚、瘀血停滞等7种证型。对不同证型应做到辨证施护。
1.饮食停滞型
常有有饮食不节或不洁史,症见: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心厌食,或食谷不化、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治以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用保和丸。
护理要点:(1)首先暂时禁食,病情缓解后方可进流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半流软食,减少胃的负担,使胃得以休息,恢复脾胃功能。疼病恢复后,逐步过渡为普食,仍要饮食有节,不暴饮食;(2)饮食上应给予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食品;(3)如患者为暴伤饮食,胃脘胀满者,可用探吐法,使胃中停滞物吐出;(4)若为食滞胃脘胀满疼痛者,可针刺足三里、中脘、内关,以和胃理气止痛、助消化;(5)若出现泛吐清水或胃酸减少症状,应食用葱姜浓汁肉汤,以刺激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反之,若嗳腐吞酸或胃酸过多,需食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脂肪食品,可用牛奶、鸡蛋、豆浆、奶油等,仍要避免硬固、不易消化的食物。
2.肝气郁滞和肝胃郁热型
症见:胃脘胀满或痛,连及两胁,时有嗳气或反酸,每因抑郁或恼怒而使症状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汤或四逆散加味。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转为肝胃郁热,症见:胃脘灼痛,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泄肝和胃;方用化肝煎加味。
护理要点:(1)安慰患者使其性情开朗,避免精神刺激或情绪激动,善于克制情志,郁怒、悲伤时应注意避免进食;(2)宜清淡饮食,避免过饱,忌食南瓜、芋头、红薯、土豆等淀粉类壅阻气机的食物及辛辣、燥热之品;(3)有热者饮食宜清凉、多饮水,忌食煎炸、肥厚甘腻之物;(4)可配合针刺足三里、中脘、内关,或按摩上腹以止痛;(5)适当进行锻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气功、慢跑,既能增强体质,又能分散患者对病痛的注意力。
3.寒邪客胃型
症见:胃痛暴作,疼痛剧烈,畏寒喜暖,得热痛减,口不渴,喜热饮,舌淡苔白,脉弦。治以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方用良附丸加味。
护理要点:(1)注意保暖,配合适当的身体锻炼;(2)宜温性饮食,可给生姜、红茶,忌食生冷瓜果;(3)可配合针刺中脘、足三里、内关,或热敷上腹部以止痛。
4.脾胃虚寒型
症见:胃脘隐痛,绵绵不断,喜暖喜按,得食则减,时吐清水,纳少乏力,手足欠温,大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以温阳益气建中;方用黄芪建中汤。
护理要点:(1)注意休息和保暖,病室朝阳,切勿受寒,避免劳累;(2)宜温补饮食,如莲子、胡桃、龙眼、大枣、羊肉及姜葱、胡椒、大蒜、韭菜等调品;(3)痛时可在上腹部放置热水袋或进热饮食,以暖中止痛;(4)或艾灸中脘、足三里,或按摩、热敷上腹部。
5.胃阴亏虚型
症见:胃脘隐痛或灼痛,或伴嘈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饥而不欲食,心烦不眠,口干唇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无苔,脉细数。治以养阴益胃;方用麦门冬汤加减。
护理要点:(1)注意休息,病室应朝阳,避免劳累;(2)多用润燥生津及清补饮食,如梨、百合、白木耳,适当进食果品,忌食辛辣、煎炸以及浓茶、咖啡等刺激性燥热食品和饮料;(3)胃酸缺乏者可于饭后吃少许山楂片或口含话梅,以酸甘助运。
6.瘀血停滞型
症见:胃脘痛如针刺或刀割,痛处固定拒按,食后尤甚,或吐血、黑便,舌质紫暗,脉涩。治以活血化瘀;方用丹参饮合失笑散。
护理要点:(1)应卧床休息外,避免劳累和精神刺激、情绪激动;(2)有吐血及胃痛或伴剧烈呕吐者须禁食,待病情缓解后方可进流汁、半流、软食,以少食多餐为原则;(3)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忌食辛辣燥热之品及酒类;(4)有吐血、黑便者,可配合服田七末、白芨粉、云南白药等以止血;(5)可配合针刺足三里、中脘、内关,以止痛。
总之,慢性胃炎是常见疾病之一,除治疗外,护理人员须紧密配合进行辨证施护,才能达到康复的结果。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