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鼻衄患者的护理
1.护士应沉着冷静,稳定患者情绪,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老年鼻衄患者本身体质较弱,就诊时大多已反复出血数次,加之老年人在入院前多有慢性或老化性疾病,当其发病而住院时,各种免疫机能大大降低,他们对自己的病情估计多较悲观,对痊愈信心不大。故接诊护士应小心轻柔地安置患者半卧位,安静休息;并利用首因效应,缩短护患距离,沟通护患感情,打消患者的疑虑,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使其情绪稳定,有利于止血,且及时、连续、系统地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在为其对症治疗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对原发慢性病的诊治与监护,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嘱其积极预防老年便秘,必要时给予缓泄剂。
2.主动增进了解,加强角色置换,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随着护患关系的深入发展,和蔼可亲、淳朴可信、精诚可托的护士形象就深植患者心中。我们利用语言暗示的效应,运用自身角色的威信,使患者放弃对疾病的胡乱猜测,缓解患者不适及病重的感觉。对高血压、心脏病引起的鼻衄患者应严格查房制度,经常巡视,并严密监测血压的波动,避免使患者情绪波动,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如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口干脉快、血压降低等情况,提示患者进入休克前期,应立即协助医生做好急救措施。对后鼻孔出血已行后鼻孔栓塞的患者更应加强护理。对伴有脑栓塞的鼻衄患者,在行后鼻孔栓塞后,应观察患者情况,加强巡视,避免患者因咽反射不敏感导致误咽、误吸。长时间鼻腔填塞敷料压迫止血的患者,常常因缺氧导致头痛,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以持续低流量口腔吸氧,减轻细胞缺氧,以免加重鼻出血及心脑并发症的发生;并嘱患者未经医生许可切不可自拔纱条。止血后,偶尔有血性眼泪属正常现象,患者不必惊慌。对流入口腔内的血液尽量吐出,切勿咽下,以免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呕吐。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利用护患之间的年龄悬殊,充分运用角色互换,加深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认同感,更进一步加深了护患感情。
3.注意环境对心理的影响,满足患者的需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护理氛围。多数老年人住院后加重了孤独感和疏离感。由于常规生活秩序被打乱而极需适应新环境,常引起焦虑和烦恼。因此,要尽量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休养环境,保持病房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使患者感到温馨舒畅。重病患者应与一般鼻衄患者隔离救护,以免影响病情较轻或已趋康复的患者诱发高血压而再次发生鼻衄。除常规消炎、凡士林纱条填塞、硝酸银烧灼止血外,每晚睡前加服云南白药0.5g、鲁米那0.06g,加强夜间巡视病房,监测血压,日间氯麻液喷鼻1次/h(氯麻液为氯霉素与麻黄素合剂,具有消炎、收缩粘膜血管的作用)。入睡前鼻腔滴复方薄荷油,保持鼻粘膜湿润。并给患者温水泡脚,室内保持适宜的湿度、亮度,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将患者安排到小房间,并给以精神上的安慰,帮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如夜间患者突然发生鼻衄,护士应迅速、镇静,采用简便的止血措施,用手指轻压两侧鼻翼10min,额部、颈部置冰袋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并稳定患者情绪,迅速通知医生处理。我们曾接诊过这样一例典型患者,每日0~3时双侧鼻腔出血,量大,并伴有严重失眠、头晕,达数十日。我们在连续凡士林纱条填塞3次无效后,给患者行后鼻孔栓塞。
4.8h后,患者体温升高,在37~38℃之间,且面部肿胀,患者主诉咽痛、耳鸣。考虑为后鼻孔栓塞时间较长,栓子膨胀,压迫局部引起。需重新制作栓子,行后鼻孔栓塞。提示护士在患者行后鼻孔栓塞后,注意观察患者病情,是否有耳鸣、咽痛及体温升高现象,以便及时作出处理。此外,我们注意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到患者患有严重的老年性抑郁症,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确定其抑郁程度,还随时请神经外科医生会诊,给予适量镇静剂、抗焦虑药物;并给患者提供报刊、音乐、电视,转移其注意力,排除老人的忧虑。入睡前遵医嘱给予催眠药等。一段时间后,患者心理负担减轻,精神放松,睡眠明显好转,鼻出血次数也明显减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