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的环境管理
1. 病区的物理环境① 温度: 病室一般的温度保持在18~22℃较为适宜,新生儿及老年病人,室温以保持在22~24℃为佳。室温过高不利于体热的散发,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使人畏缩,缺乏动力,病人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时容易受凉。② 湿度: 病室相对湿度一般以50%~60%为宜。湿度过高,水分蒸发减少,抑制出汗,病人感到潮湿,气闷,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体会蒸发大量的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的病人尤为不利。③ 声音: WHO规定的噪声标准是35~40dB,50~60dB时即会对人产生相当大的干扰。当其高达120dB以上时,可造成高频率的听力损失甚至永久性失聪。长时间处于90dB以上的噪音环境中,能导致耳鸣、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肌肉紧张,以及出现焦躁、易怒、头痛、失眠等症状。医护人员应努力创造使病人舒适而安静的环境,护士需做到: 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④ 光线: 病室采光有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两种。日光不可直射病人的眼睛,以免引起目眩。人工光源的设置可依其作用进行调节。楼梯间、治疗室、抢救室、监护室内的灯光要明亮;普通病室除一般照明灯外,还应安有地灯,既可方便夜间的巡视工作,又不影响病人的睡眠;床头灯的光线应可调节,其开关应放置在病人易于接触的地方。⑤ 通风: 一般病室通风30分钟即可达到换气目的。通风时应避免对流风直吹病人,注意为病人保暖防止因通风而导致感冒。⑥ 装饰: 病室应布置简单,整洁美观,并注意优美与悦目。
2. 病区的社会环境① 护患之间的沟通: 护士对病人应一视同仁,关心、体贴、爱护病人,给病人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 群体之间的沟通: 护士应协助病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引导病室内的群体气氛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调动病人的乐观情绪,更好地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③ 医院规则的理解: 护士应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和适应能力,主动热情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耐心解释院规的内容和各项规则的必要性,以获得理解并自觉遵守。
3. 病区的安全环境① 物理性损伤及预防: 包括机械性、温度性、压力性、放射性损伤等。② 化学性损伤及预防: 化学性意外伤害通常是由于药物使用不当或错用引起。常见有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用药次数过多、用药配伍不当、给药途径不准确及用错药物等。③ 生物性损伤及预防: 包括微生物及昆虫等对病人所造成的伤害。④ 医源性损伤及预防: 是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病人心理或生理上的损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