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沟通
一、概念
治疗性沟通是以病人为中心,护士帮助病人进行身心调适,使病人从疾病状态向健康方向发展,能应对应激、调整适应,并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技巧。它是一般性沟通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是有目的的护患沟通。治疗性沟通的内容是护理范畴与健康有关的专业性知识内容。
二、目的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收集资料。
(3)促使病人参与治疗护理,积极合作。
(4)向病人宣教健康知识,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
(5)为病人提供心理社会支持,促进身心健康。
三、特点
护患双方围绕与健康有关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沟通。
四、实施过程
(1)准备与计划阶段:包括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明确交流目的和内容,制定交流的提纲,提供适于交流的环境。
(2)沟通开始阶段:应尊重病人,有礼貌地称呼病人,主动介绍自己,并说明交谈的目的及所需时间,协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
(3)沟通进行阶段:应以病人为中心,鼓励病人交谈。交流时除采用一般性沟通技巧外,还可采用其他沟通技巧,如:
①指导性交流技巧:病人向护士寻求指导,护士给予病人专业知识、经验的指导及帮助等。
②非指导性交流技巧:病人在护士的支持和促进下,运用自身潜能找出、面对并解决问题。
③提出问题:护士应多使用开放式提问。但应注意一次只提一个问题,并尽量使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问题应简单、明确。
(4)沟通结束阶段:在沟通结束时应注意:
①根据实际情况和预期计划控制结束时间,结束时不提新问题。
②简单总结交流内容,核实记录的准确性。
③预约下次交流的时间和内容。
④对病人表示感谢。
五、治疗性沟通的障碍
(1)护士方面:护士同情心不够,准备不足或不善沟通。护士应避免产生以下情况:
①急躁。
②改换话题或打断患者谈话。
③主观武断。
(2)患者方面:对自己的疾病、健康状况、治疗措施不了解或记不住医嘱;或者由于理解能力有限,与医护人员缺乏共同的认识,使双方发生沟通障碍。
六、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
(1)在患者发怒时:护士应首先证实患者是否发怒,然后以语言或非语言行为,原创表示对他的理解,再帮助患者分析发怒的原因,并规劝他做些其他的活动,有效地对待患者的意见、要求和重视满足他的需要是较好的解决办法。
(2)当患者哭泣时:最好能陪他呆一会(除非他愿意独自呆着),可以轻轻地安抚他,在哭泣停止后,用倾听的技巧鼓励患者说出流泪的原因。
(3)抑郁的患者常说话较慢,反应少和不自然,护士应以亲切而和蔼的态度提出一些简短的问题,并以实际行动使他感到有人关心照顾他。
(4)与病情严重的患者交谈应尽量简短,不要超过l0~15分钟;对无意识的患者,可持续用同样的声音说话,或用触摸等方法加强沟通效果。
(5)对感觉有缺陷的患者,如听力障碍者,讲话时应让患者看到你的脸部和口形,并可用手势和脸部表情来加强信息的传递;对视力不佳的患者,在走进或离开病房时都要告诉患者,并告知你的姓名,及时对对方所听到的声音作出解释,避免或减少非语言性信息,要想到为这些患者补偿因看不见而被遗漏的一些内容;对语言障碍的患者,因无法表达,应尽量使用一些简短的句子,可以用"是"、"不是"或点头来回答,给对方充分的时间,态度要缓和,不可过急,也可用文字进行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