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执业护士考试大数据,25小时快速通关!<<<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1. 维持体温稳定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55%~65%。护理人员的双手必须温暖,操作时不要过分暴露新生儿。
2. 合理喂养正常足月儿生后半小时左右即可抱至母亲处吸吮,以促进乳汁分泌,并防止低血糖。无法母乳喂养者,先试喂10%糖水,吸吮及吞咽功能良好者可给配方乳每3小时1次,按需哺乳。尚需及时补充维生素K、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D及铁剂、叶酸等等。
3. 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清除口、鼻腔粘液及羊水,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位以免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 预防感染① 建立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身体,如患传染病、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应暂时隔离。护理新生儿前后应洗手,室内物品定期更换、消毒。② 保持皮肤清洁及脐部的护理出生后用消毒植物油拭去全身皮肤皱褶处的血渍和胎脂,体温稳定后可沐浴,每日1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吸干,以免发生臀红;衣被、尿布应柔软舒适、吸水性好,以防皮肤擦伤而感染;脐带脱落前,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脱落后,局部有渗出物者可涂碘酊。注意眼睛、鼻腔、外耳道、口腔的清洁护理。③ 加强日常观察,每日观察新生儿的精神、哭声、面色、皮肤、吸乳、排便及睡眠等情况,如有异常应给予相应护理,以警惕疾病的发生。
5. 预防接种出生后预防接种: ① 出生后3日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② 出生1日内、1个月和6个月时应各注射乙肝疫苗1次,每次20~30μg。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1. 外观特征皮肤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少;头发分条清楚;耳壳软骨发育良好、耳舟成形、直挺;指甲达到或超过指尖;乳腺结节>4mm、平均7mm;足纹遍及整个足底;男婴睾丸已降、阴囊皱裂形成,女婴大阴唇发育、可覆盖小阴唇及阴蒂。
2. 呼吸系统呼吸中枢及肋间肌发育不够成熟,呼吸运动主要依靠膈肌的升降而呈腹式呼吸。呼吸浅表、节律不匀,而频率较快。呼吸次数约40次/分。
3. 循环系统心率较快,约120~160次/分,波动范围较大,有时有窦性心律不齐及功能性杂音;由于血液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四肢较少,故新生儿四肢末梢易发凉或青紫。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
4. 消化系统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较紧张,胃呈水平位,故易发生溢乳。新生儿于生后24小时排出墨绿色粘稠的胎便(由肠粘膜脱落的上皮细胞、浓缩的消化液及胎儿时期吞入的羊水组成),3~4日后转为黄色粪便。如果超过24小时还没有排胎便者,应仔细查找有无消化道畸形。新生儿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力低,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5. 泌尿系统出生后一般在24小时内排尿,1周内每日排尿可达20次。个别新生儿因尿内含有较多的尿酸盐结晶而使尿液呈粉红色,可引起排尿不畅、梗塞无尿,此时只需多饮水使尿液稀释即可助尿酸盐排出,如果新生儿超过24~48小时仍未排尿者,应仔细查找原因。
6. 血液系统初生时红细胞为(5~7)×1012/L,血红蛋白约为170g/L,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约70%。白细胞总数初生时足月儿为(15~20)×109/L,分类计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6日后以淋巴细胞为主。
7. 神经系统足月儿出生已具备一些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出生后有神经系统损伤、颅内出血和颅内其他疾患时,这些反射可能消失;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亦自然消失。
8. 体温调节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体温常随外界环境温度波动,故冬季出生的新生儿要注意保温,夏季出生的新生儿应注意散热,补给足够的水分以防脱水热。
9. 免疫系统新生儿特异性和非特异免疫功能不足,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易擦伤;脐部为开放伤口,细菌易繁殖并进入血液;免疫球蛋白IgG可以通过胎盘传给小儿,IgA、IgM不能通过胎盘,特别是分泌型IgA缺乏,使新生儿易患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对革兰阴性杆菌抵抗力更差,容易发生败血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