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执业护士考试大数据,25小时快速通关!<<<
早产儿的特点
1. 外观特征体重大多在2500g以下,身长低于47cm;哭声低、颈软;皮肤发亮、水肿、毳毛多;头发乱如绒线头;耳软、缺乏软骨、可折叠、耳舟不清楚;指甲未达指尖;乳腺无结节或结节<4mm;足底纹理少;男婴睾丸未降、阴囊少皱裂;女婴大阴唇未发育,不能遮盖小阴唇。
2. 呼吸系统早产儿因呼吸中枢相对不成熟,呼吸常不规则,甚至有呼吸暂停(呼吸停止在20秒钟以上,伴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青紫);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3. 循环系统早产儿心率比足月儿快、血压比足月儿低。
4. 消化系统早产儿溢乳甚多见,肝功能比足月儿更不成熟,生理性黄疸程度更重,且持续时间长。
5. 泌尿系统早产儿易发生低钠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常有尿糖出现。
6. 血液系统早产儿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足月儿低。
7. 神经系统早产儿神经系统成熟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原始反射很难引出或不完整。
8. 体温调节早产儿体温中枢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薄,容易散热;产热不足,保暖性能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常见的一种脑损伤,系由产伤和缺氧引起,预后较差。临床上以窒息、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相继出现为特征。发病原因主要为产伤和缺氧。前者多见于足月儿而后者以早产儿多见。此外,输注高渗液体或输液过快、机械通气不当等可致医源性颅内出血。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① 缺血缺氧性颅内出血。② 产伤性颅内出血。③ 其他: 如机械通气不当,操作时头部按压过重,高渗液体输入过多,血压波动太大,原发性出血性疾病或脑血管畸形等。
(二) 临床表现
颅内出血症状体征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轻者可无症状,大量出血者可在短期内内死亡。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有: ① 神志改变: 激惹、嗜睡、昏迷或激惹与抑制交替出现。② 呼吸不规则。③ 颅内压力增高征: 前囟隆起,血压增高,抽搐、角弓反张,脑性尖叫。④ 眼征: 凝视、斜视、眼球震颤等。⑤ 瞳孔对光反应消失。⑥ 肌张力: 增高、减弱或消失。⑦ 其他: 不明原因的苍白、贫血和黄疸。常见并发症有脑疝、硬脑膜下积液、脑积水以及神经系统后遗症。
(三) 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CT或头颅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
(四) 治疗要点
① 对症处理: 止血、抗惊厥等。② 降低颅内压。③ 应用促使脑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
(五) 护理措施
①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患儿神志、瞳孔、呼吸、囟门、神经反射及肌张力等变化,定期测量头围,及早发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做好抢救准备,若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师。② 保持安静、降低颅内压: 患儿需绝对静卧。为防止出血加重和减轻脑水肿,应保持头肩部抬高15°~30°。侧卧位、不得随意搬动患儿,所有操作应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以免加重病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降颅内压药物,以减少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损伤。③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型态: 备好吸痰用物,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④ 维持正常体温,保证热量供给: 病重者推迟喂乳,按医嘱静脉输液,液体量为60~80ml/kg,且速度宜慢,于24小时内均匀输入。病情稳定后,让患儿自行吸吮或滴管或鼻饲,不要抱起新生儿喂乳,以免加重出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