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病理生理
各类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和组织灌注不足,并由此导致的微循环、代谢的变化及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等。
1微循环变化休克病人微循环可分为: ① 微循环收缩期(休克代偿期)。② 微循环扩张期(休克抑制期)。③ 微循环衰竭期(休克失代偿期)等3期。
2代谢变化由于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氧,细胞无氧代谢,ATP生成减少,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导致细胞膜钠钾泵功能失常,细胞外液随钠离子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外液减少及细胞内水肿、变性、死亡;细胞膜、线粒体膜、溶酶体膜等的破坏,释放出大量水解酶引起细胞自溶和组织损害。
3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由于休克时,内脏器官严重缺血、缺氧,组织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MODS)是休克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
① 休克代偿期: 由于代偿作用,病人神志清醒,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口渴,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和呼吸增快,尿量正常或减少,舒张压可升高,脉压缩小。此期如能及时发现处理,休克容易纠正。② 休克抑制期: 病人神情淡漠,感觉迟钝,甚至意识模糊或昏迷,皮肤粘膜发绀,四肢厥冷,脉搏细速或摸不清,血压下降或测不到,脉压缩小,少尿甚至无尿。若皮肤粘膜出现淤斑或消化道出血,提示病情已发展到DIC阶段;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给予吸氧仍不能改善时,说明病人已并发ARDS。外科常见的休克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等。
血胸简介
胸部损伤引起胸膜腔积血称为血胸。血胸与气胸同时存在,称为血气胸。
(一)病因病理胸膜腔积血主要来源于心脏、胸内大血管及其分支、胸壁血管及肺组织出血。
(二)临床表现根据出血速度、出血量和病人体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小量血胸(成人0.5L以下),可无明显症状。中量(0.5~1.0L)和大量(1L以上)出血,尤其急性失血,可出现脉搏快弱、四肢湿冷、血压下降、气促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症状。同时可伴有胸膜腔积液征象,如肋间隙饱满,气管向健侧移位,伤侧胸部叩诊浊音,心界移向健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三)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降低。小量血胸胸部X线检查仅示肋膈窦消失,大量血胸可见胸膜腔有大片积液阴影,纵隔可向健侧移位。如合并气胸,可显示气液平面。胸膜腔穿刺能抽出不凝固血液。
(四)治疗要点小量积血可自行吸收,不必穿刺抽吸。积血量较多者,早期即行胸膜腔穿刺,抽出积血,必要时置胸膜腔闭式引流,以促进肺膨胀,改善呼吸功能。进行性血胸者,应立即剖胸止血,及时补充血容量,以防低血容量性休克。如短期内大量出血,肺、心和膈肌运动的去纤维蛋白作用不完善,可形成凝固性血胸,需在出血停止后数日内剖胸清除积血和血块,以防感染或机化为纤维组织。机化性血胸,可在伤情稳定后早期进行血块和纤维组织剥除术。对感染性血胸按脓胸处理。
关注"566执业护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护士万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微信搜索"566执业护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