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女性,43岁。中暑,体温41.5℃,遵医嘱灌肠为患者降温,正确的做法是
A.选用0.1%~0.2%肥皂水
B.用4℃的0.9%氯化钠溶液
C.灌肠液量每次<500ml
D.灌肠时患者取右侧卧位
E.灌肠后患者保留1小时排便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中暑患者应用4℃冰盐水作大量不保留灌肠;灌肠液量成人每次用量约为500~1000ml,小儿用量约为200~500ml;灌肠时患者取左侧卧位,以顺应肠道解剖位置,使溶液能借助重力作用顺利流入肠腔;降温灌肠时,应保留30分钟后再排出,排便后隔30分钟再测量体温并记录。
2.插导尿管前,再次消毒女性小阴唇的顺序是
A.自上而下,由内向外
B.自上而下,由外向内
C.自下而上,由内向外
D.自下而上,由外向内
E.由外向内再由内向外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女性病人导尿:
1.初步消毒,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外向内。顺序是:阴阜、两侧大阴唇、两侧小阴唇、尿道口,最后一个棉球消毒尿道口至肛门,每个棉球只用一次。消毒完毕,脱去手套,将弯盘及治疗碗移至床尾。
2.在两腿间打开导尿包,按无菌操作将内层治疗巾打开,戴无菌手套,铺好洞巾,与治疗巾形成无菌区,按操作顺序摆放用物,润滑导尿管前端放好备用
3.以左手拇、食指分开并固定小阴唇,右手持止疵钳夹消毒棉球再次消毒,原则是由上向下、由内向外。顺序是:尿道口、两侧小阴唇、尿道口,每个棉球只用一次。污染物放于床尾弯盘内。
3.患者男性,60岁,患失眠症。遵医嘱给予10%水合氯醛20ml,9pm行保留灌肠。正确的操作是
A.灌肠液的温度为28℃
B.嘱患者右侧卧位
C.液面与肛门距离35~40cm
D.将臀部垫高10cm
E.将肛管插入直肠7~9cm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灌肠的正确操作:
(1)温度以39~41℃为宜,降温时用28~32℃,中暑病人用4℃生理盐水。
(2)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将臀部抬高10cm,垫治疗巾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放于臀边。
(3)挂灌肠筒于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连接玻璃接管,并排气,夹紧肛管。
(4)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10~15cm,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灌入。
(5)嘱病人舒适卧位,尽可能保留1小时以上,使药物充分吸收。
所以此题只有D选项是正确的。
4.患者女性,56岁,近日来出现咳嗽、打喷嚏时不自主排尿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A.压力性尿失禁
B.反射性尿失禁
C.急迫性尿失禁
D.功能性尿失禁
E.部分尿失禁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尿失禁按照症状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5类。
充溢性尿失禁是由于下尿路有较严重的机械性(如前列腺增生)或功能性梗阻引起尿潴留,当膀胱内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并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断地自尿道中滴出。该类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
无阻力性尿失禁是由于尿道阻力完全丧失,膀胱内不能储存尿液,患者在站立时尿液全部由尿道流出。
反射性尿失禁是由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排尿依靠脊髓反射,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排尿没有感觉。
急迫性尿失禁可由部分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或急性膀胱炎等强烈的局部刺激引起,患者有十分严重的尿频、尿急症状。由于强烈的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而发生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上楼梯或跑步时)即有尿液自尿道流出。引起该类尿失禁的病因很复杂,需要作详细检查。
5.患者男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出血停止,大便隐血阳性,出血期间,患者大便呈
A.鲜红色
B.暗红色
C.柏油色
D.果酱色
E.黄褐色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当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以及胰腺和胆道等上消化道出血时,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铁,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与硫化物结合成硫化铁,从而使粪便呈现黑色。这种黑色大便黑而发亮,外观性状如同柏油,故也称为柏油样便。排柏油样大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表现。
6.患者女性。30岁。近几天来平均尿量为14ml/h,应视为
A.多尿
B.少尿
C.无尿
D.尿潴留
E.正常尿量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24小时内尿量大于2500ml为多尿,少于400ml为少尿(或每小时尿量小于17毫升,称为少尿。),少于100ml称无尿。
7.患者男性,34岁,因外伤瘫痪导致尿失禁,留置导尿,尿液出现浑浊、色黄,护理时应注意
A.经常清洗尿道口
B.进行膀胱冲洗
C.及时更换导尿管
D.观察尿量并记录
E.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留置导尿,尿液出现浑浊、色黄,护理时应注意进行膀胱冲洗。
8.患者男性,34岁,阿米巴痢疾,为患者做保留灌肠时,应让患者采取右侧卧位,其目的是
A.利于药液保留
B.减少对患者刺激
C.使患者舒适安全
D.缓解患者痛苦
E.减轻药物毒副作用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为患者做保留灌肠时,根据病情安置不同卧位,如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多在乙状结肠和直肠,采用左侧卧位为宜;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采取右侧卧位,利于药液保留,以提高治疗效果。此题为记忆性题。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