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患者正在行氧气疗法,其流量表指示流量为4L/min,该患者的吸入氧浓度是
A.21%
B.26%
C.49%
D.37%
E.41%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2.以下哪种患者禁忌洗胃
A.幽门梗阻者
B.昏迷者
C.食管静脉曲张者
D.胆囊炎患者
E.胃溃疡患者
参考答案:C
3.使用电动吸引器吸痰时储液瓶内的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不应超过瓶的
A.3/4
B.2/3
C.1/2
D.1/4
E.1/5
参考答案:B
4.患者男性,患肺炎合并脑病,肺部听诊有痰鸣音,给予持续氧气、雾化吸入,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使用呼吸兴奋剂
B.调大氧流量
C.加压吸氧
D.乙醇湿化
E.吸痰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肺部听诊有痰鸣音,肺部有痰,导致呼吸困难、发绀,所以应该及时吸痰。
5.患者男性,48岁,突发脑血栓,送入医院时无意识反应,对光反射存在,呼吸、血压无明显异常,尿失禁,此患者意识障碍表现为
A.嗜睡
B.昏睡
C.浅昏迷
D.深昏迷
E.意识模糊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1)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嗜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2)意识模糊: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3)昏睡:是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4)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按其程度可区分3个阶段。
浅昏迷:意识活动与精神活动消失,但对强的疼痛刺激(如按压框上神经)可表现出表情或运动反应,不能被唤醒;瞳孔对光反射正常,深、浅反射存在。
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6.患者男性,65岁,慢性肺心病,近几日因感冒而气急,咳嗽,痰不易咳出,口唇发绀,下肢水肿,情绪不稳,给患者吸氧,宜采用
A.低浓度间断吸氧
B.高浓度间断吸氧
C.低浓度持续吸氧
D.高浓度持续吸氧
E.高浓度和低浓度吸氧交替进行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需要低浓度低流量持续吸氧: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原因:慢性缺氧病人因长期二氧化碳分压高,其呼吸主要依靠缺氧刺激颈动脉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沿神经上传至呼吸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如给予高浓度吸氧,则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消失,从而导致呼吸抑制,使二氧化碳滞留更严重,发生二氧化碳麻醉,甚至呼吸停止。
7.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0岁,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同时并存,发绀,宜吸入的氧浓度为
A.21%
B.29%
C.33%
D.37%
E.41%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同时并存者,应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原因:慢性缺氧病人因长期二氧化碳分压高,其呼吸主要依靠缺氧刺激颈动脉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沿神经上传至呼吸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如给予高浓度吸氧,则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消失,从而导致呼吸抑制,使二氧化碳滞留更严重,发生二氧化碳麻醉,甚至呼吸停止。如氧浓度低于25%,则和空气中氧含量(占20.93%)相似,无治疗价值。
8.患者男性,81岁。肺心病,现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给氧方法宜采用
A.头罩法
B.鼻塞法
C.漏斗法
D.面罩法
E.双侧鼻导管法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吸氧方法
1.鼻导管法
(1)单侧鼻导管法:此法可节省氧气,但因刺激鼻腔黏膜,长时间应用,病人会感觉不适。
(2)双侧鼻导管法:适用于长期吸氧的病人。
2.鼻塞法 可避免鼻导管对黏膜的刺激,病人感觉舒适,使用方便,两侧鼻孔还可交替使用,适用于长期吸氧的病人。
3.面罩法 会影响病人饮水、进食、服药、谈话等活动,且翻身易移位。适用于张口呼吸及病情较重的病人。
4.漏斗法 使用简单,无刺激,但耗氧量大,适用于婴幼儿或气管切开的病人。
5.头罩法 简便、无刺激,能根据病情调节氧浓度,长时间吸氧也不会发生氧中毒,透明的头罩便于观察病情,适用于患儿吸氧。
6.氧气枕法 适用于家庭氧疗、抢救危重病人或转移病人途中。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