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致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软产道裂伤
B.子宫收缩乏力
C.胎儿因素
D.胎盘因素
E.凝血功能障碍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宫缩乏力。
2.患者34岁,妊娠足月临产,滞产,胎儿胎盘娩出后,出现间歇性阴道流血,量较多。检查子宫体柔软。其出血原因最大可能是
A.软产道损伤
B.胎盘剥离不全
C.子宫收缩乏力
D.凝血功能障碍
E.子宫破裂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产程时间过长或难产,造成产妇体力衰竭,可以引起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阴道出血较多。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及胎盘因素所致出血者,子宫轮廓不清,触不到宫底,按摩后子宫收缩变硬,停止按摩又变软。
3.某产妇,因第二产程延长,经助产分娩一男婴,体重3500g。胎盘娩出后阴道持续出血约800ml。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不能按摩子宫,以免再出血
B.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C.会阴垫不用保留
D.产后12h下床活动
E.预防感染,3日后开始阴道灌洗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产后出血病人应保留会阴垫,不宜过早下床活动,并应注意预防感染。胎盘娩出后仍有阴道持续大量出血,应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有否残留导致出血。
4.预防胎膜早破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妊娠最后2个月禁止性交
B.加强产前检查
C.及时矫正异常胎位
D.多做肛门检查
E.避免增加腹压的体力劳动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胎膜早破孕妇胎先露部未衔接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左侧卧位,抬高臀部,避免不必要的肛诊与阴道检查。
5.胎膜早破是指胎膜破裂发生在
A.胎儿娩时
B.有规则宫缩后
C.临产前
D.第二产程开始前
E.第一产程结束时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胎膜早破是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是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
参考解析:破膜后应卧床休息,抬高床脚,使头低臀高,以防脐带脱垂,尤其是臀位和双胎产妇。
6.初产妇,25岁,孕足月,出现规律宫缩,1小时后来院,由于宫缩过强,立即将产妇放在产床上,未来得及消毒及保护会阴,胎儿急速娩出,正处理婴儿时,见阴道有较多血流出,腹部检查:子宫收缩良好。本病例出血原因可能是
A.会阴阴道裂伤
B.尿道、膀胱损伤
C.子宫收缩乏力
D.子宫破裂
E.凝血功能障碍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子宫收缩良好,排除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由于急速娩出,未保护会阴及阴道,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会阴阴道裂伤。
7.初产妇,25岁,孕足月,出现规律宫缩,1小时后来院,由于宫缩过强,立即将产妇放在产床上,未来得及消毒及保护会阴,胎儿急速娩出,正处理婴儿时,见阴道有较多血流出,腹部检查:子宫收缩良好。此产妇于胎盘娩出后,持续阴道出血,检查发现胎盘不完整,那么首选的措施为
A.按摩子宫,止住出血
B.按摩子宫,同时肌内注射宫缩剂
C.监视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尿量
D.宫腔探查
E.阴道内填塞纱布止血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此产妇目前情况是胎盘因素引起的,要将不完整的胎盘残留部分取出来,所以可以采取宫腔探查方式取出残留部分。
8.初产妇,25岁,孕足月,出现规律宫缩,1小时后来院,由于宫缩过强,立即将产妇放在产床上,未来得及消毒及保护会阴,胎儿急速娩出,正处理婴儿时,见阴道有较多血流出,腹部检查:子宫收缩良好。采取以下哪项措施,可以预防产后出血
A.胎儿娩出后肌内注射催产素
B.胎肩娩出后,立即肌内注射催产素
C.胎儿娩出后,立即徒手取出胎盘
D.注意保护会阴
E.胎头娩出后,即注射催产素,加强宫缩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从患者的分娩经过可以看出该患者分娩较快,宫缩良好,所以可以排除宫缩乏力的情况,即排除A.B.E选项;由于正处理婴儿时见阴道大量血流出,说明软产道因素引起出血的可能性最大,所以预防措施应该是避免软产道裂伤,即注意保护会阴。
9.胎儿娩出后,即大量阴道出血,下列哪项处理是恰当的
A.立即设法使胎盘娩出,并注射宫缩剂
B.立即阴道检查有无软产道损伤
C.抽血交叉备血
D.检查凝血功能
E.立即静脉输入葡萄糖水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子宫收缩力过强,产程进展过快,胎儿过大,往往可致胎儿尚未娩出时宫颈和(或)阴道已有裂伤。保护会阴不当、助产手术操作不当也可致会阴阴道裂伤。软产道裂伤出血特点是出血发生在胎儿娩出后,此点与子宫乏力所致产后出血有所不同。软产道裂伤流出的血液能自凝,若裂伤损及小动脉,血色较鲜红。
10.某一产妇,孕37+3周,以胎膜早破收住院,助产护士给予平卧位,抬高臀部,目的主要是为了
A.防止脐带脱垂
B.预防早产
C.预防感染
D.预防产后出血
E.减少羊水继续流出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破膜后应卧床休息,抬高床脚,使头低臀高,以防脐带脱垂,尤其是臀位和双胎产妇。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