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女性,35岁,餐后上腹部隐痛反复发作多年,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腹部触诊:腹肌紧张呈板状腹,有压痛和反跳痛。该病人突然出现剧烈腹痛最可能的原因是
A.急性胆囊炎
B.上消化道溃疡穿孔
C.脾破裂
D.急性胰腺炎
E.肾破裂
【答案】:B
【解析】:考察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主要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穿孔的主要为腹膜刺激征,即腹痛、腹肌紧张。
2.男性,27岁,自去年冬季以来每日发生腹痛,平时伴有恶心、打嗝、反酸,查体在剑突右侧有局限压痛,无反跳痛,诊断“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的特点是
A.餐后即痛,持续2小时后缓解
B.餐后1小时开始,持续2小时后缓解
C.餐后2小时开始,持续2小时后缓解
D.餐后3~4小时开始,进餐后缓解
E.无规律性
【答案】:D
【解析】:考察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上腹部腹痛是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1)部位:GU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DU疼痛常在上腹正中或偏右。(2)性质:多为隐痛、胀痛、烧灼痛、钝痛、剧痛或饥饿样不适感。(3)范围:手掌大小(4)疼痛具有节律性:与饮食关系密切。GU疼痛常在进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至下次进餐前疼痛消失,其典型节律为进食—疼痛—缓解。DU病人疼痛为饥饿痛、空腹痛或夜间痛,其疼痛节律为疼痛—进食—缓解。
3.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制是
A.阻断H+-K+-ATP酶
B.拮抗H2受体
C.中和胃酸
D.加速胃排空
E.延缓胃排空
【答案】:B
【解析】:考察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及其相应的药理作用。H2受体拮抗剂:能阻止组胺与H2其受体相结合,使壁细胞分泌胃酸减少。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
4.患者,女性,30岁,半年来出现节律性腹痛,常于空腹时发作,进食后疼痛缓解,同时伴有打嗝、反酸。查体于上中腹偏右侧有局限压痛,无反跳痛。根据病史,初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为明确诊断,可进一步进行的检查是
A.胃酸监测
B.胃镜
C.CT
D.B超
E.血常规
【答案】:B
【解析】:考察消化性溃疡的辅助检查。(1)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检查方法。血常规检查没有典型改变和特定意义。
5.毕(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的特点是
A.胆汁、胰液反流少
B.重建后胃肠道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状态
C.术后溃疡易复发
D.残留胃与十二指肠吻合
E.残留胃与上段空肠吻合 【答案】:E
【解析】:考察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的特点。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是切除远端胃大部后,缝闭十二指肠残端,残胃与上段空肠吻合。A、B、C、D均为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特点。
6.病人,男性,37岁,患胃溃疡9+年。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第5日,突发右上腹剧痛,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首先考虑并发了
A.吻合口出血
B.急性输入襻梗阻
C.倾倒综合征
D.吻合口梗阻
E.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答案】:E
【解析】:考察手术后的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十二指肠残端破裂是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一般多发生在术后3~6天,表现为右上腹突发剧痛和局部明显压痛,腹肌紧张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症状。应立即手术治疗。
7.患者男性,38岁,有胃溃疡史8年,因突发腹痛3小时来急诊,诊断胃溃疡急性穿孔,拟明日行胃大部切除术。下列关于术前饮食指导错误的是
A.少量多餐
B.低蛋白
C.高热量
D.高维生素
E.易消化、无刺激性
【答案】:B
【解析】:考察手术前护理措施。此类病人应该高蛋白饮食。
8.患者,女性,46岁。胃大部切除术后1周,进食后上腹饱胀并呕吐,呕吐食物无胆汁,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
A.吻合口梗阻
B.吻合口近侧空肠梗阻
C.吻合口远侧空肠梗阻
D.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E.倾倒综合征
【答案】:A
【解析】:考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吻合口梗阻病人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饱胀,呕吐;呕吐物为食物,不含胆汁。
9.倾倒综合征的表现,下列错误的是
A.发生于饮食后10~30分钟
B.上腹胀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
C.重者可有肠鸣腹泻
D.平卧几分钟可缓解
E.严重者可引起休克
【答案】:E
【解析】:考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晚期倾倒综合征病人可出现低血糖昏迷,但不出现休克。
10.病人,女性,37岁,因消化性溃疡,腹痛显著,医嘱给予口服碱性药物,该药服用的适宜时间是
A.餐前1小时
B.餐前2小时
C.餐中
D.餐后1小时
E.餐后2小时
【答案】:D
【解析】:考察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措施之用药指导。碱性药物的药理机制是直接中和胃酸,胃酸分泌于餐后1小时显著增加,故此时用药效果最佳。
执业护士万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微信搜索"566执业护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