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以下简称:《规划》)。
图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规划指出,到 2025 年,全国护士总数达到 550 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 3.8 人,护士队伍数量持续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
《规划》强调,要责任制整体护理有效落实,护理服务更加贴近群众和社会需求。
护理内涵外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老年、中医、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供给显著增加。
护理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调动护士队伍积极性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为进一步调动护士队伍积极性、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将从多个方面创造好的条件,明确护士团队最关心的薪资、绩效、职称等待遇方面发展规划,切实为广大护理团队谋幸福。
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加强护士培养培训
《规划》指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关于关心关爱医护人员的要求,在护士执业环境、薪酬待遇、培养培训、专业发展等方面创造好的条件。
医疗机构为护士提供必要的卫生防护和医疗保健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士在职业环境中可能受到的危害,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
《规划》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护士队伍数量,特别是从事老年护理、儿科护理、中医护理、社区护理、传染病护理和安宁疗护工作的护士以及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护士数量。
医疗机构要根据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护理工作量和技术要素等科学合理配备护士人力,满足临床护理服务需求。
同时,加强护士培养培训。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
加强临床护士「三基三严」培训,坚持立足岗位、分类施策,切实提升护士临床护理服务能力。
结合群众护理需求和护理学科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儿科、传染病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的培训。
加强新入职护士和护理管理人员培训。科学合理安排护士培训,减少重复性、负担性安排,缓解护士工学矛盾。
薪资、政策倾斜,多方面调动护士群体积极性
《规划》明确,推动医疗机构建立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按照要求在护士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护士统筹考虑,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
健全完善护士队伍激励机制,实施科学的护士评聘考核和绩效考核,强化临床导向,引导护士立足护理岗位,深耕临床护理实践,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绩效考核结果与护士岗位聘用、绩效分配、奖励评优等挂钩,向临床一线护士和基层护士倾斜,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
充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结合发展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等要求,着力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护理服务。
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降低护士不必要的工作负荷。
建立基于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具备护士人力调配、岗位培训、绩效考核、质量改进、学科建设等功能的护理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护理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
补齐护理短板,提升群体专业护理能力
《规划》强调,要进一步补齐护理短板弱项,加快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加快落实国家关于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
根据辖区内老年人群的规模数量、疾病特点、医疗护理需求等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增加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机构和床位数量。
同时,增加从事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护士的数量,强化人员培养培训。探索建立和发展医疗护理员职业队伍,扩大老年医疗护理人力资源,更好地适应老龄社会需求。
对接失能老年人迫切需求,加快发展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和长期照护,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护理、日间护理服务等。
并且,要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
支持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护理专科联盟、专家联合团队等,切实发挥优质护理资源的帮扶带动作用,通过下沉或输出管理、培训、技术等方式,帮助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
加快基层护士队伍建设,增加基层护士人力配置。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大基层护士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其常见病、多发病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能力。
加快发展安宁疗护。
推动各地按照《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结合分级诊疗要求和辖区内群众迫切需求,着力增加安宁疗护中心和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床位数量。
制修订《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及相关技术标准,不断规范从业人员实践行为。加快培养培训从事安宁疗护服务的专业人员,切实提高生命终末期患者的安宁疗护质量。
相关推荐:
护士资格考试考点资料 ※ 执业护士考试时间 ※ 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