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病毒呈球形或丝状,其结构自内向外依次为核心、基质蛋白和包膜三层,根据核蛋白和M蛋白的抗原性不同,可将流行性感冒病毒分为甲、乙、丙型。根据血凝素 (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不同又可分为不同的亚型。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NA、HA抗原变异最频繁,易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二、致病性与免疫
流感病毒的血凝素 (HA),使人和动物的红细胞血凝集。神经氨酸酶(NA)能溶解宿主细胞的表面的神经氨酸,使成熟的病毒从细胞内释放出来。所致疾病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病毒型别繁多,易发生变异,因此人类可反复多次的患病。
禽流感病毒与流感病毒相似,抗原性不同。其中以H5N1型致病力最强,主要引起禽类感染,也感染人类。流感病毒感染后,机体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时间较短。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此病,也可用干扰素治疗。
白细胞积聚对组织的损伤
白细胞积聚对组织的损伤作用在于:
(一)嵌顿、堵塞毛细血管有助于形成无复流现象。微动脉及微静脉亦有大量白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虽不一定堵塞血流,但粘附的白细胞仍可损伤组织并释放趋化因子从而吸引更多的细胞。
(二)白细胞可以增加血管通透性,水肿组织的含水量与白细胞密度呈正相关,说明白细胞可能引发水肿。白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引发水肿的机制与白细胞释放的某些炎症介质有关。
(三)激活的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可使组织发生蛋白水解性破坏和液化。
(四)中性粒细胞可通过产生氧自由基而损伤组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