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黄酮类化合物
一、定义
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A环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具有C6-C3-C6的基本骨架,多数以2-苯基色原酮为基本母核。
二、结构类型
1.黄酮 黄酮为2-苯基色原酮,C-3位无氧取代基;例:中成药“双黄连注射液”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2.黄酮醇 以2-苯基色原酮为基本母核,C-3位有含氧取代基。槐米中的槲皮素及其苷(芦丁)治疗毛细血管变脆引起的出血症。从银杏叶中分离出山柰酚、槲皮素,具有扩张冠状血管和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3.二氢黄酮(醇) 黄酮(醇)类的C-2、C-3位双键被还原,即为二氢黄酮(醇)类。陈皮中的橙皮苷,用于治疗冠心病;水飞蓟宾具有保肝、提高肝脏解毒能力的作用。4.异黄酮 B环连接在C-3位上。葛根总异黄酮(有大豆素、大豆苷及葛根素等)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大豆素还具有雌激素样作用。5.查耳酮 两个苯环之间的三碳链为开链结构。如红花中有效成分为红花黄色素,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6.花色素类 又称花青素,是一类水溶性色素,多以苷的形式存在。7.黄烷醇类 又称儿茶素类化合物。
二、显色反应
分类 |
反应类别 |
显色(阳性) |
不显色(阴性) |
还原反应 |
盐酸-镁粉反应 |
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显橙红至紫红色,少数显紫色至蓝色) |
查尔酮、儿茶素类 |
四氢硼钠(钾)反应 |
二氢黄酮(醇)类 |
其他黄酮类化合物 | |
金属离子络合反应 |
铝盐 |
黄酮类化合物(黄色,并由荧光) |
无 |
锆盐 |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游离3-OH或5-OH存在(生成黄色锆络合物) |
再加入枸橼酸后,5-OH黄铜的黄色溶液褪色 | |
再加入枸橼酸后,3-OH黄酮溶液仍呈鲜黄色 | |||
三氯化铁 |
含有酚羟基的多数黄酮类环合物(可于Fe3+反应呈蓝色) |
不含有酚羟基的黄酮类 |
三、提取与分离
1. 黄酮苷的提取
(1)溶剂提取法:乙醇和甲醇是最常用的黄酮化合物提取溶剂
(2)碱提酸沉法: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酚羟基,有弱酸性。芦丁、橙皮苷、黄芩苷均可用此法提取 。
2.分离 pH梯度萃取法: 该方法适用于酸碱强度不同的黄酮苷元的分离。
第六节 萜类与挥发油
一、萜类化合物
(1)单萜
薄荷油 |
薄荷醇 |
单环单萜 |
镇痛、止痒、局部麻醉作用 |
芸香草 |
辣薄荷酮(胡椒酮) |
单环单萜 |
治疗支气管哮喘 |
冰片 |
龙脑 |
双环单萜 |
发汗、止痛、镇痉和防虫腐 |
地黄 |
梓醇 |
环烯醚萜类 |
降血糖 |
(2)倍半萜
青蒿 |
青蒿素 |
单环倍半萜 |
抗恶性疟疾 |
莪术、郁金 |
莪术醇 |
双环倍半萜 |
抗肿瘤 |
莪术油 |
抗病毒 |
(3)双萜
穿心莲 |
穿心莲内酯 |
双环二萜 |
抗菌、抗炎 |
银杏叶 |
银杏内酯 |
心血管疾病 | |
紫衫 |
紫杉醇 |
三环二萜 |
抗癌、抗肿瘤 |
甜叶菊 |
甜菊苷 |
四环二萜 |
作为糖尿病患者用药与食品添加剂 |
(4)三萜
四环三萜皂苷 |
黄芪、人参 |
人参皂苷Rg1有轻度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及抗疲劳作用 |
五环三萜皂苷 |
甘草 |
甘草酸及其苷元甘草次酸都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样活性 |
二、挥发油
1.挥发油 也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
2.挥发油的一般性质
性状 |
①多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油状液体; ②常温下为透明液体,低温易“析脑”; ③多有香味,鱼腥草(鱼腥味) |
挥发性 |
挥发油均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油斑实验,与脂肪油相区别 |
溶解性 |
挥发油不溶于水,而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 |
物理常数 |
比重(0.850~1.065)、旋光性(+97°~+117°)、折光性(1.43~1.61)、沸点(70~300℃) |
不稳定性 |
装入棕色瓶内密塞并低温保存 |
检识 |
挥发油的气味、挥发性、物理常数等均可作为挥发油质量检查的指标 |
3.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1)水蒸气蒸馏法:是提取挥发油最常用的方法,对热不稳定的挥发油不能用此法提取。
(2)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特点:密度接近液体,黏度类似气体,扩散力、渗透性优于液体 优点:防止氧化热解及提高品质。最常用的是CO2
4.挥发油的分离方法
(1)冷冻法:薄荷油析出薄荷脑
(2)分馏法: 沸点随分子量增大、双键增多而升高;含氧萜沸点随官能团的极性增大而升高。
相关推荐:
2021卫生资格考试时间 | 卫生资格考试科目 | 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