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1. 方剂的组方原理
组成 |
定义 |
特点 |
君药 |
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
药力、用量最大,方中不可缺少 |
臣药 |
a.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 b.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
药力小于君药 |
佐药 |
a.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b.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c.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
药力小于臣药; 用量较轻 |
使药 |
a.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b.调和药,即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
药力较小; 用量轻 |
考点22.各种承气汤的对比
方剂 |
主治 | |
泻下剂之寒下剂 |
大承气汤 |
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 |
小承气汤 |
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之阳明热结轻证 | |
调胃承气汤 |
泻下之力较大承气汤缓和,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 |
泻下剂之攻补兼施剂 |
增液承气汤 |
阳明温病,热结阴亏证 |
理血剂之活血祛瘀剂 |
桃核承气汤 |
下焦蓄血证 |
考点23.清热剂之清脏腑热剂重点
方剂 |
功用 |
主治 |
特殊点 |
左金丸 |
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
肝火犯胃证 |
—— |
清胃散 |
清胃凉血 |
胃火牙痛 |
君药黄连 |
玉女煎 |
清胃热,滋肾阴 |
胃热阴虚证 |
君药石膏 |
泻白散 |
泻肺清热,止咳平喘 |
肺热喘咳证 |
用法:加粳米一撮; 方中:粳米、炙甘草养胃和中,“培土生金”,共为佐使 |
芍药汤 |
清热燥湿,调和气血 |
湿热痢疾 |
组成: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 |
考点24.温里剂之温中祛寒剂重点
方剂 |
功用 |
主治 |
理中丸 |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
脾胃虚寒证;阳虚失血证;胸痹、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霍乱等属中焦虚寒者 |
小建中汤 |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止痛 |
中焦虚寒,肝脾失调,阴阳不和证 |
吴茱萸汤 |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
胃寒呕吐证;肝寒上逆证;肾寒上逆证 |
考点25.六味地黄丸的附方对比
方剂 |
组成 |
主治病证 |
六味地黄丸 |
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
肝肾阴虚证 |
都气丸 |
六味地黄丸+五味子 |
肾不纳气之虚喘证 |
知柏地黄丸 |
六味地黄丸+知母、黄柏 |
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遗精盗汗 |
杞菊地黄丸 |
六味地黄丸+枸杞、菊花 |
肝肾阴虚之两目昏花、视物模糊 |
麦味地黄丸 |
六味地黄丸+麦冬、五味子 |
肺肾阴虚之喘嗽 |
考点26.补虚剂之阴阳双补重点
方剂 |
功用 |
主治 |
特殊点 |
地黄饮子 |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
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 |
方中:少佐薄荷解郁开窍 |
七宝美髯丹 |
补益肝肾,乌发壮骨 |
肝肾不足证 |
方中:少佐补骨脂补肾温阳,固精止遗,寓“阳中求阴”之意 |
考点27.开窍剂重点
方剂 |
功用 |
主治 |
安宫牛黄丸(凉开剂) |
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
邪热内陷心包证 |
至宝丹(凉开剂) |
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
热闭心包证 |
苏合香丸(温开剂) |
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
寒闭证 |
考点28.理气剂之降气剂重点
方剂 |
功用 |
主治 |
苏子降气汤 |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
上实下虚喘咳证 |
定喘汤 |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喘证 |
旋覆代赭汤 |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
胃虚痰阻气逆证 |
考点29.治燥剂之滋阴润燥重点
方剂 |
功用 |
主治 |
特殊点 |
增液汤 |
增液润燥 |
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
君药:重用玄参 |
麦门冬汤 |
清养肺胃,降逆和中 |
虚热肺痿;胃阴不足证 |
方中:粳米、大枣、甘草益气养胃,“培土生金”,共为佐药 |
百合固金汤 |
滋养肺肾,止咳化痰 |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
诸药相合,肺肾同治,金水相生 |
考点30.消食剂重点
方剂 |
功用 |
主治 |
保和丸 |
消食和胃 |
食积证 |
枳实导滞丸 |
消食导滞,清热祛湿 |
湿热食积证 |
枳实消痞丸 |
行气消痞,健脾和胃 |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 |
相关推荐:
2022卫生资格考试大纲 | 卫生资格考试教材 | 经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