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法
1. 鼻导管法
(1) 装表: ① 冲气门。② 装氧气表: 将表接于氧气筒上,用手初步旋紧,然后将表稍后倾,再用扳手旋紧,关流量调节阀,开总开关,检查有无漏气,接好湿化瓶。③ 接管与检查: 将橡胶管一端接氧气表,开流量调节阀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然后关流量调节阀。
(2) 给氧: ① 核对解释: 并将氧气筒推至床边,放妥。② 清洁鼻腔,备胶布。③ 调节流量: 连接鼻导管,开流量调节阀,调节所需氧流量。④ 插管: 蘸水,测量所需插入长度,轻轻插入鼻孔,在鼻翼两侧及面颊部双重固定,橡胶管用安全针固定于枕头上。⑤ 记录观察: 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病人用氧期间加强观察。⑥ 拔管停氧: 停用氧气,先拔出鼻导管,然后关总开关,无余气时再关流量调节阀。⑦ 记录停氧时间,整理床单位。
2. 漏斗法以漏斗代替鼻导管,连接橡胶管,将漏斗置于距病人口鼻1~2cm处,用绷带适当固定,以防移动。此法较简单,无刺激,但较浪费氧气,多用于婴幼儿或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
3. 面罩法将面罩置病人口鼻部,用松紧带固定,再将氧气管接于进氧孔上,调节流量,成人一般为6~8L/min,小儿1~3L/min。此法适用于躁动不安、病情较重或鼻导管给氧效果不佳者。
4. 氧气枕法使用前将氧气枕内充满氧气,接上湿化瓶、鼻导管或面罩,调节流量即可给氧。使用时让病人头部枕于氧气枕上,借重力使氧气流出。
5. 头罩式给氧适用于新生儿、婴幼儿的给氧。此法安全、简单、有效、舒适,透明的头罩易于观察病情变化,能根据病情需要调节罩内氧浓度。
吸痰法
(一) 目的吸痰法是通过负压吸引的方法,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手段。适用于危重、昏迷、年老及麻醉等病人,防止病人因咳嗽无力、咳嗽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导致痰液不能咯出或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发生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二) 方法
1.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目前各大医院均设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吸引管道连接到各病床单位。① 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② 检查吸引性能: 在壁挂吸引接头上接好吸痰导管,打开吸引开关,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正常,用生理盐水试吸引力,检查导管是否通畅。③ 调节负压: 调节吸引负压: 成人40.0~53.3kPa。 小儿应按年龄调节负压,新生儿<13.3kPa;婴幼儿13.3~26.6kPa;儿童<39.9kPa。④ 抽取痰液: 将病人的头转向操作者一侧,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张口器帮助张口。一手将导管末端折叠;另一手用无菌血管钳或镊子夹持吸痰管插入口腔咽部,然后放松折叠处,先吸口腔咽部的分泌物,再吸深部的分泌物。吸痰时动作要轻柔、迅速,从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吸净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缺氧。导管退出后,应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如自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用鼻腔吸引,但颅底骨折病人忌从鼻腔插管吸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可由插管或套管内吸痰,需严格无菌操作。⑤ 观察病人吸痰前后呼吸频率的改变,检查口鼻粘膜有无损伤,注意吸出物的性质、颜色、粘稠度、量等情况,并做好记录。⑥ 吸痰毕,关吸引开关,取下吸痰管,将吸痰玻璃接管插入消毒液中浸泡,储液瓶清洁消毒后备用。
2.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在没有中心负压吸引装置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电动吸引器吸痰法。使用时接上电源,打开吸引开关,检查吸引性能正常后即可抽痰,操作步骤与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相同。
3. 注射器吸痰法一般可用50ml或100ml注射器连接吸痰管抽吸,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仅用于家庭或无吸引装置的紧急情况。
(三) 注意事项①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治疗盘内吸痰用物每日更换1~2次,吸痰管每次更换,勤作口腔护理。② 密切观察病情,当发现喉头有痰鸣音或排痰不畅时,应立即抽吸。③ 如痰液粘稠,可配合叩拍胸背或交替使用超声雾化吸入,还可缓慢滴入少量生理盐水或化痰药物。④ 为婴幼儿吸痰时,吸痰管要细,动作要轻柔,负压不可过大,以免损伤粘膜。⑤ 储液瓶内的液体应及时倾倒,做好清洁消毒处理。
关注"566卫生资格"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精华资料、内部资料等信息!
卫生资格视频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微信搜索"566卫生资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