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护理:
一、生长发育的规律: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3.顺序性。
4.个体差异性。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生长发育受遗传、性别、孕母情况、营养、疾病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三、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1.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代表体格生长、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计算药量、补液量的重要依据。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前半年增长最快,每月平均增加600~800g,后半年每月平均增加300~400g,3~5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6kg),1岁时增至3倍(9kg)。1岁以内小儿体重的推算公式是: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
2岁时体重4倍于出生体重(12kg)。2岁后到11、12岁前体重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2kg,推算公式是:2~12岁:体重(kg)=年龄×2(kg)+8(kg)
12岁以后为青春发育阶段,受内分泌影响,体重增长较快,不能按上式推算。正常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体重存在个体差异,一般在10%上下。
2.身长(高)——身长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为50cm.6个月时达65cm,1周岁时75cm,2周岁时85cm.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7cm.2~12岁小儿身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身高(cm)=年龄×7+70(cm)
青春期是身高增长的第2个加速期,12岁以后不能再按上式推算。
身长(高)包括头部、脊柱和下肢的长度。三部分发育进度并不相同,头部发育较早,下肢较晚。有时临床上须分别测量上部量(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和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以检查其比例关系。
3.头颅:
(1)头围:经眉弓上缘、枕骨粗隆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出生时平均为34cm,6个月44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
(2)颅囟:前囟出生时对边中点连线的距离为1.0~2.0cm,1~1岁半闭合,后囟出生后6~8周闭合(亦有出生时闭合的)。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前囟饱满提示颅压增高,前囟凹陷则常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患儿。
4.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l~2cm,平均为32cm,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l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其差数(cm)约等于其岁数减l.胸围反映胸廊、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
5.牙齿的发育——乳牙共20个,一般6个月起(4~10个月)开始出乳牙,2~2岁半出齐。2岁以内乳牙数目约等于月龄减4~6.6岁左右开始出恒牙即第l磨牙,7~8岁之后乳牙按萌出顺序逐个脱落换之以恒牙,共32个。出牙时个别小儿出现低热、流涎、睡眠不安、烦躁等反应。较严重的营养不良、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愚型等患儿出牙较迟,牙釉质差等。
6.骨化——中心腕骨骨化中心共l0个,l~9岁时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其岁数加l,10岁时出齐。
关注"566卫生资格"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精华资料、内部资料等信息!
卫生资格视频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微信搜索"566卫生资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