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责编:linsen_1989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学历| 高考 中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 证券 司法 导游 教师 计算机| 等考 软考
工程|一建 二建 造价师 监理师 咨询师 安全师 结构师 估价师 造价员 会计| 会计证 会计职称 注会 经济师 税务师 医学| 卫生资格 医师 药师 [更多]
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发生去极化,即膜电位值升高。 当膜电位值达到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水平时,动作电位才能被触发。所谓阈电位,即指恰好能使膜的去极化与Na+内流之间形成正反馈的临界膜电位值。细胞膜只有去极化达到这一水平,正反馈才能形成,AP才能产生。一般来说,阈电位比RP值高0-15mV(如果RP为-70mV,阈电位为-55mV)。阈电位与阈刺激有一定联系,却是不同的概念。阈刺激是指能引起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的最小刺激, 即能引起AP产生的最小刺激。阈刺激的强度称为阈强度,又叫阈值。而阈电位是指某一个特殊的膜电位值。
AP的产生过程:当膜的去极化使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去极化与Na+的内流形成正反馈,此时,膜的去极化迅速发展而形成AP的上升支,直至接近Na+平衡电位。 因此,能够引起AP产生的刺激,必须是能使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的刺激。
可见,不论刺激强度有多大,只要能使膜发生去极化并使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就可以导致AP的产生。而且不同强度的刺激(阈刺激和阈上刺激)引起的AP的幅度(Na+平衡电位与RP之差)是相等的。这是因为,不论是阈刺激还是阈上刺激,它们引起的膜的去极化和Na+内流间的正反馈,最终会使膜上所有Na+通道都开放,Na+内流达到极限,去极化幅度达到最大值(接近Na+平衡电位)。所以,AP的幅度不随刺激强度的改变而改变,这是AP“全或无”特点的第一个含义。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