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的容受性舒张
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 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胃壁肌肉的这种活动,被称为胃的容受性舒张(gastric receptive relaxation)。容受性舒张使胃腔容量由空腹时的50ml,增加到进食后的1.5L,它适应于大量食物的涌入,而胃内压力变化并不大,从而使胃更好地完成容受和贮存食物的功能,其生理意义是显然的。
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迷走神经的传入和传出通路反射地实现的,切断人和动物的双侧迷走神经,容受性舒张即不再出现。在这个反射中,迷走神经的传出通路是抑制性纤维,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既非乙酰胆碱,也非去甲肾上腺素,而可能是某种肽类物质。
2.胃的蠕动
胃的蠕动胃蠕动(gastric Peristalsis)出现在食物入胃后约5分钟。蠕动是从胃的中部开始,有节律地向幽门方向进行。人胃蠕动波的频率约每分钟3次,并需1分钟左右到达幽门。因此,通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蠕动波在初起时较弱,在向幽门传播过程中,波的幅度和速度都逐步增加,当接近幽门时,明显加强,每次可将部分食糜(约1~2m1)排入十二指肠,因此有幽门泵之称。胃的蠕动是受胃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控制的。胃的基本电节律起源于胃大弯上部,沿纵行肌向幽门方向传播,每分钟约3次。胃肌的收缩通常出现在基本电节律波后6~9s,动作电位后1~2s。
并不是每一个蠕动波都到达幽门,有些蠕动波到胃窦后即行消失。一旦收缩波超越胃内容物,并到达胃窦终末时,由于胃窦终末部的有力收缩,胃内容物部分将被反向地推回到近侧胃窦和胃体部食糜的这种后退,非常有利于食物和消化液的混合,还可机械地磨碎块状固体食物。蠕动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以利于胃液发挥作用;蠕动还可搅拌和粉碎食物,并推进胃内容物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移行。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