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除率的概念
清除率(clearance)是指两肾每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某物质完全清除的能力。这个被清除物质的血浆毫升数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从上述概念可看出,在判断肾脏排除某物质的能力时,不是只看单位时间内从尿中排出了多少,而是要看所排出的物质是存在于多少毫升血浆中,即用这个血浆量作为判断结果。下表比较了甲乙两个人的肾功能状态。
从下表可知,虽然甲在一分钟内从尿中排出的量(1mg)比乙(0.4mg)多,但甲才完全清除了100ml血浆中的该物质,而乙则完全清除了125ml中血浆的该物质,故实际上是乙的肾排出该物质的能力强。测定清除率不仅可以了解肾功能,还可以用于了解肾小球的滤过率、肾血流量及推测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表 甲乙两人对某物质的清除能力 | |||||
尿量(V) | 尿中浓度(U) | 排出量(U×V) | 血浆中浓度(P) | 排出量所占的血浆容积( C ) | |
(ml/min) | (mg/100ml) | (mg/min) | (mg/100ml) | (ml/min)( U×V÷P) | |
甲 | 1 | 100 | 0.4 | 1 | 100 |
乙 | 0.8 | 50 | 0.4 | 0.32 | 125 |
计算清除率时,需是测量三个量,即每分钟尿量(V,ml/min)、血浆中某物质的浓度(P,mg/ml)和尿中该物质的浓度(U, mg/100ml)。
某物质的清除率计算:C=U×V÷P
(一)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测定
可通过测定菊粉清除率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方法测定。
1.方法一:菊粉清除率 菊粉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不带电荷的果糖聚合物(分子量5200),人体内无此物质,该物质无毒性、不参与任何化学反应。从静脉注入人体后,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均匀分布于细胞外液中,在体内不被分解。从人体清除的方式为:只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或分泌。因此,菊粉清除率能正确反映肾小球的滤过机能,菊粉清除率可作为测定GFR功能的重要指标。
测定时须保持菊粉在血浆中的浓度,例如静脉注射定量的菊粉,使血浆中菊粉浓度保持在1mg/100ml,测定结果:尿量(V)为1ml/min, 尿中菊粉浓度(U)为125ml/min。代入公式,得菊粉清除率(C=U×V/ P)为125ml/min。所以GFR为125ml/min。与前述GFR一致。
2.方法二:内生肌酐清除率:由于维持血浆菊粉浓度比较难,临床上改用较为简便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法来代表GFR。较为准确。 所为内生肌酐是指机体内组织代谢所产生的肌酐。在安静和普通劳动强度下,受试者的血浆内生肌酐浓度相对较恒定。通常测定24小时的内生肌酐清除率。
肌酐清除率=尿中肌酐浓度(mg/L)×24h尿量(L/24h )÷血浆肌酐浓度(mg/L)
基本原理:肌酐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但在肾小管中几乎不被重吸收。少量可由近曲小管分泌(可以忽略不计)。我国成人的内生肌酐清除率约为128L/24h。
(二)肾血浆流量及滤过分数的测定
如果血浆中某物质在流经肾脏一次后可以完全被清除出血浆(即肾动脉中有一定的浓度,但在肾静脉中浓度接近于0),则该物质的清除率就可以代表肾血浆流量。碘锐特和对氨马尿酸(PAH)均符合上述要求。PAH对人体无害,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不被红细胞吸附,且便于定量分析。因此可用其清除率测定肾血浆流量。
PAH清除率:当维持PAH钠盐在血浆中的浓度较低(1~3mg/100ml)时,流经肾脏一次后,肾静脉的浓度接近于0(实际上不是0,因为有约5%的血流是通过肾的非泌尿部分,例如肾被膜及肾盂等),其清除率为660ml/min, 这一数值代表供应泌尿部分的血浆流量,称为肾有效血浆流量(effective renal plasma flow,ERPF)或肾有效血流量。
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FF是指肾小球滤过率(GFR)占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数。FF=GFR/ERPF×100%。可反映肾小球的活动功能。如测得菊粉清除率为125ml/min;PAH清除率为660ml/min,则FF=125/660X100=19%。在原发性高血压和心功能衰竭病人,FF升高;而在急性肾炎病人,FF下降。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