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因此内外环境的刺激是启动一个反射的条件。而这种反应的实现必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一些没有中枢神经系统参与的反应不属于神经反射。例如小刀割破皮肤,血液由血管内流出;流出的血液会自动凝固成血块。这些反应不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不能称之为反射。酸刺激小肠粘膜,使其产生一种促胰液素(secretin),通过血流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增加,这一反应不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也不是反射。
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它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纤维、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的功能是将刺激的能量转变为冲动,由传入纤维将冲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经过处理,再将冲动通过特定的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由效应器作出适当的反应,如肌肉的收缩,腺体的分泌等等。
表示了一个反射所包括的五个部分。从图上可见传入纤维可以与中间神经元发生联系,再作用于运动神经元。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可以通过很多中间神经元;而一个最简单的反射可以不通过中间神经元,只需两个神经元: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直接形成突触完成反射,例如我们的膝反射。 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受到破坏,都使反射消失。例如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损伤了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其反射消失。因此,反射弧的完整是实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膝反射虽然只需两个神经元,但不等于这一反射只涉及两个神经元。传入的信息可以传播到对侧或更高级的神经元。例如在完成这一反射的同时,屈肌受抑制而舒张。这一反射还受其他神经元的调控。最明显的例子是,高级中枢特别是皮层,往往对这种反射具有抑制作用。有些人的这种抑制作用很强,在叩击髌腱时,膝反射很弱或不出现(图)。此时可让病人双手用力拉紧,再检查此反射。由于病人注意力集中在拉手,而降低了皮层的抑制作用,可以使此反射重新出现或加强。
脊髓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例如内囊出血等,可以降低高级神经部位对这类反射的抑制作用,而使反射活动加强。如果临床检查中这一反射加强,结合其它检查,则有助于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因此这一反射虽然简单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