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蛋白尿的临床意义: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因受到炎症、毒素、免疫、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滤出较多的血浆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损伤较轻,蛋白主要成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为4~9万的中相对分子质量的清蛋白的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受损,以大和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为特点的蛋白尿,提示临床预后较差。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炎症或中毒,引起近曲小管对蛋白质重吸收能力减低,而出现的以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③混合性蛋白尿:指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或相继受损而产生的蛋白尿,其特点是在尿液中,蛋白以小相对分子质量β2-M和中相对分子质量清蛋白为主,但大、中、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均增多。
④溢出性蛋白尿:指血液循环中,出现了大量以中、小相对分子质量为主的异常蛋白质,经肾小球滤出后,原尿中的含量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最大能力,而大量出现在尿液中形成的蛋白尿。典型情况如BJP.
⑤组织性蛋白尿:指由于肾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组织破坏或分解、炎症或药物刺激分泌等的蛋白质,进入尿液中所形成的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在临床有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之分。
肾前性蛋白尿可见于:
①浆细胞病;
②血管内溶血性疾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③大面积肌肉损伤;
④酶类增高等。肾性蛋白尿主要指肾小球性蛋白尿和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以肾病综合征为典型病例: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少量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
肾后性蛋白尿可见于:
①泌尿、生殖系炎症反应;
②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等。血管内溶血性疾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③大面积肌肉损伤;
④酶类增高等。肾性蛋白尿主要指肾小球性蛋白尿和肾小管性蛋白尿。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