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的缺损病毒分类
1.干扰缺损病毒又称干扰缺损颗粒(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s,DI颗粒),是病毒复制时产生的一类亚基因组的缺失突变体,必须依赖于其同源的完全病毒才能复制。DI基因组比其完全病毒小,复制更迅速,在与其完全病毒共感染时易占据优势,从而干扰其复制。
2.卫星病毒
寄生于与之无关的辅助病毒的基因产物的病毒。基因组缺损,必须依赖于辅助病毒才能复制,它不是由其辅助病毒的基因缺失产生的,是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种绝对缺损病毒,形态结构和抗原性都与辅助病毒不同,基因组很少有同源性。卫星病毒现划归在亚病毒因子的卫星之中。
3.条件缺损病毒
是一类基因组发生了突变的病毒条件致死突变体,在允许条件下能够正常繁殖,在限制条件下导致流产感染,也能干扰野生型病毒复制。
4.整合的病毒基因组
某些温和噬菌体和肿瘤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病毒基因组整合于宿主染色体,并随细胞分裂传递给子代细胞。除非缺损的外源性RNA肿瘤病毒外,病毒整合感染的细胞没有感染性的病毒产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整合在宿主染色体的病毒基因组才能转入复制循环,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检验技士考试一般涉及不多,只作了解即可。
菌群失调症
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后,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被抑制或杀灭,耐药菌大量繁殖而致病,即菌群失调症。
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期间,又感染上其他感染性疾病,称为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简称医院感染。根据传染来源分为:
1.交叉感染:患者之间及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微生物感染。
2.内源性感染:由病人体内正常菌群转变成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
3.医源性感染:病人在诊治过程中,因消毒不严引起的感染。
关注"566卫生资格"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2015报名、精华资料、内部资料等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