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发育成熟中的形态演变规律
中性粒细胞不增多的疾病有哪些
1)急性感染或炎症:化脓性球菌、某些杆菌(如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真菌、放线菌、病毒(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狂犬病等)、立克次体如斑疹伤寒、螺旋体(如钩端螺旋体和梅毒等)、寄生虫(如肺吸虫等)、风湿热。
2)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如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血管栓塞(如心肌梗死和肺梗死等)。
3)急性溶血:红细胞大量破坏、红细胞分解产物刺激骨髓贮备池中粒细胞释放。
4)急性失血:如急性大出血、消化道大量出血、内脏破裂(如脾破裂或输卵管妊娠破裂等)。5)急性中毒:外源性中毒(如化学物质、汞、铅、安眠药、昆虫毒、蛇毒、毒蕈等)和内源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子痫、内分泌疾病危象等)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高为主。
6)恶性肿瘤:如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WBC持续增高,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主要机制为:肿瘤组织坏死分解产物刺激骨髓粒细胞释放;某些肿瘤细胞产生促粒细胞生成因子;肿瘤细胞骨髓转移,破坏骨髓对粒细胞释放的调控作用。
7)其他原因:如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痛风、严重缺氧,以及应用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氯化锂等。
1型糖尿病糖耐量曲线为什么呈低水平状态
1型糖尿病特点:
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典型病例常见于青少年;
②发病较急;
③血浆胰岛素及C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线呈低水平状态;
④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多数患者可检出自身抗体;
⑤治疗依赖胰岛素为主;
⑥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⑦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与HLA某些基因型有很强的关联性。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当胰岛β细胞功能正常时,机体在进食糖类后,通过各种机制使血糖在2~3h内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耐糖现象。利用这一试验可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糖的调节能力。
所以当发生1型糖尿病时,糖耐量曲线呈低水平状态。
分离培养霍乱弧菌的常用培养基
霍乱弧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耐碱不耐酸。常选用pH8.5的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培养,以抑制其他细菌生长,有利于本菌的繁殖,可在无盐环境生长。在碱性蛋白胨水中,经37℃培养6~9h,在液体表面大量繁殖形成菌膜,可达快速增菌的目的。在碱性琼脂平板上,经培养18~24h,形成较大、圆形、扁平、无色透明或半透明似水滴状菌落。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平板(TCBS)上,形成较大黄色菌落。在含亚碲酸钾琼脂平板上,因还原亚碲酸钾成金属碲,使菌落中心呈灰褐色。或庆大霉素琼脂上形成的菌落中心呈灰褐色。
最常用的应属碱性培养基,成本比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