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14年小儿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汇总
一、病因
儿童病因成人胃扭转时有学者认为将本症病因归类为两种原因,即解剖因素和病理因素;笔者认为小儿胃扭转主要为解剖及生理发育两种因素。正常胃连于食管与十二指肠之间,由肝胃韧带、胃膈韧带、脾胃韧带、胃结肠韧带及十二指肠第二腹膜所固定。故正常人的胃一般不会扭转,即便在多种体位变化下也不会超过180°。若上述韧带发育过度松弛或缺如,则成为胃扭转发生的基础。当然,先天性胃扭转的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膈膨升、间位结肠、幽门肥厚、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均可诱发本症。多数学者认为,当胃周围固定韧带延长时,身体体位变化或胃强有力的蠕动即可发生胃扭转。布产安(Buchanan)认为器官轴型胃扭转是胃蠕动时其大弯侧过度地向前移动而产生的,网膜轴型胃扭转是由于胃周围固定韧带狭窄,胃内容物充满时形成一个长袢,当过度蠕动时而产生的。本文2例患儿主要以呕吐为主,小儿胃体极小,食后奶液积存于胃底部不易排空引起胃刺激加强,蠕动加强,在神经反射的作用下引发呕吐,长期不能缓解易致患儿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营养不良的后果。X线表现X线上本病有两种扭转类型。一是纵轴型即大弯在上,小弯在下,幽门球部斜向右下,根据扭转的胃位于结肠之上或结肠之下,又可结肠上型和结肠下型。二是系膜轴型胃扭转,为以胃的横轴即小网膜的纵轴为轴心,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旋转,扭转超过180°者,常引起梗阻甚至绞窄,出现急腹症的症状,为急性胃扭转。扭转不超过180°者为慢性胃扭转。本文2例均为慢性。
对于小儿慢性胃扭转临床宜采用保守治疗疗法,喂奶量要少,次数可增多,喂后采用右侧倾斜抱法轻拍小儿后背,除患儿胃周围韧带发育缺如外,一般应随小儿的发育成长自行缓解。
二、鉴别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胃扭转并发食管裂孔疝与膈疝,可出现胸痛,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力衰竭的某些症状。心电图的特征性表现,或谷草转氨酶增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本病不具备心电图特征表现,且X线钡餐造影具备胃扭转征象。
胃及十二指肠穿孔
胃扭转与胃及十二指肠穿孔者发病均有上腹部疼痛。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的疼痛,先始于上腹部,但迅速随着胃、肠内容物自穿孑L处溢流人腹腔,变为全腹的剧痛,腹肌紧张,呈舟状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而胃扭转主要在上腹部疼痛,下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X线检查:胃及十二指肠穿孔,70%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而胃扭转X线腹部平片在左上腹可见两个或一个液平面,而无其他征象。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与胃扭转均有上腹痛,呈阵发性加剧,呕吐。急性胰腺炎的呕吐,每于腹痛发生不久出现,常剧烈,并可吐出胆汁;而急性胃扭转为剧烈干呕,无呕吐物,或仅有胃内容物,并无胆汁。急性胰腺炎腹部体征与疼痛程度不相称,上腹部虽有压痛,但柔软无肌卫;而急性胃扭转上腹部膨隆,下腹部平坦柔软。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症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症与胃扭转均表现为急性腹痛、胀气、呕吐。但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症疼痛随病变部位而异,一般为弥漫性,不似胃扭转局限,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房颤动及各器官的多发性梗死,不具备急性胃扭转的X线表现征象。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与胃扭转均有上腹部胀痛、嗳气不舒、呕吐吞酸等表现,其症状均无特异性,所以在临床上慢性胃炎经治疗反复不愈者,应及时进行X线钡餐造影,进行鉴别。慢性胃炎无胃扭转的X线表现。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