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14年肾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辅导汇总
膜性肾病临床表现
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男女比例约为2:1。
大多数患者以肾病综合征起病,约20%的患者表现为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膜性肾病患者尿蛋白定量很少超过15 g/d,如超过,要注意微小病变性肾病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可能。膜性肾病患者每天尿蛋白定量波动很大,可能与患者蛋白摄入、体位和活动量有关。
约有一半患者有镜下血尿,但大量镜下血尿不是膜性肾病的特征,临床上要注意寻找继发性病因。
17%~50%成年患者起病时伴高血压。若起病时就有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预后通常较差。
膜性肾病起病往往较隐匿,有些患者是在常规体检时发现有蛋白尿。突然起病,尤其是伴明显肾小管功能损害者,要警惕继发性膜性肾病的存在(感染、药物和毒物)。
膜性肾病患者,特别是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持续存在的情况下,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以高达40%,明显高于其他肾小球疾病患者。
蛋白尿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此外,男性、高龄患者、伴肾功能不全和较多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损伤者预后较差。
发病原因及机制
膜性肾病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膜性肾病。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大多与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相关,PLA2R抗体与足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继而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形成C5b-9膜攻击复合物,损伤足细胞,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产生蛋白尿。
而很多系统性疾病以及一些药物、毒物、肿瘤或环境因素,则可以导致继发性膜性肾病,常见继发原因见表1。
表1 常见继发性膜性肾病病因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
感染 |
乙肝病毒感染 |
药物和中毒 |
金制剂,汞,青霉胺,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双氯芬酸等 |
肿瘤 |
消化、呼吸系统肿瘤、甲状腺肿瘤 |
特发性膜性肾病沉积物局限于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 的上皮侧,一般不伴肾小球固有细胞增殖和局部炎症反应,如有,则需排除继发性膜性肾病可能。膜性肾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部分患者伴有镜下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膜性肾病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一个常见病因。在我国,膜性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9.89%,在西方国家,膜性肾病所占的比例大约为30%。儿童不仅膜性肾病的发生率低(<5%),而且大多为继发性膜性肾病,最常见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等继发原因;而老年膜性肾病患者,则尤其需要注意排除肿瘤性疾病的可能。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