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21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考点汇总
呕血
一、常见病因及出血部位
1.消化系统疾病
(1)食管疾病。
(2)胃及十二指肠疾病。
(3)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
2.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胆道结石、胆道蛔虫、胆囊癌、胆管癌及壶腹癌出血均可引起大量血液流入十二指肠导致呕血。
3.全身性疾病
(1)血液系统疾病;
(2)感染性疾病;
(3)结缔组织病;
(4)尿毒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功能衰竭等。
呕血以消化性溃疡最为常见,其次为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次为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和胃癌。
二、不同出血量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1.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出血量占循环血容量的10%以下——无明显表现;
>>出血量占循环血容量的10%~20%时,有头晕、无力等症状;
>>出血量达循环血容量的20%以上时,有冷汗、四肢厥冷、心慌、脉搏增快等急性失血症状;
>>出血量在循环血容量的30%以上,有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2.血液学改变 出血3~4小时后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逐渐降低。
3.体温 有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37.5℃。
4.呕血与黑便
>>出血量多、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出血位于食管则血液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常混凝血块。
>>当出血量较少或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呕吐物可呈棕褐色或咖啡渣样。
>>呕血的同时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体外,可形成黑便。
三、伴随症状、体征和临床意义
1.上腹痛
>>中青年人,反复发作的周期性和节律性上腹痛,多为消化性溃疡。
>>老年人出现无规律上腹痛伴食欲缺乏和消瘦者,应考虑胃癌可能。
2.肝脾肿大 腹腔积液肝脾肿大伴腹腔积液形成,提示肝硬化可能,应考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脏明显肿大,质地坚硬并伴结节不平,AFP升高者应考虑肝癌。
3.黄疸 黄疸、寒战、发热伴右上腹绞痛而呕血者,应怀疑胆系出血;如同时发现皮肤黏膜有出血倾向者,见于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或钩端螺旋体病。
4.皮肤黏膜出血。
5.近期有酗酒或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外伤、颅脑手术后的患者出现呕血应考虑急性胃黏膜病变。剧烈呕吐后出现呕血常为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四、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与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区别
1.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呕血
量较大,出血急,多为鲜红色,有诱因,如进食质硬或粗糙食物。常有慢性肝脏病史或引起门脉高压的疾病史。
查体见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大、腹腔积液腹腔积液、黄疸等体征。
2.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呕血
若出血发生于胃、十二指肠,一般呈咖啡色,量大时呈暗红色,多与食物混杂。
往往伴胃、十二指肠相应疾病的表现。
五、出血量与活动性判断
(一)出血量的判断
1.大便颜色和隐血试验
①出血量5~50ml,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②出血量50~100ml以上黑便;
③出血量500ml以上呕血伴柏油样便。
2.临床症状
①出血量少于400ml:可无自觉症状;
②急性出血在400ml以上: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
③出血在1200ml以上:有晕厥、四肢冰凉、烦躁不安、尿少等休克症状,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可危及生命;
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达2000ml以上: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症状。
3.脉搏和血压
①出血量800ml以上(占总血量的20%):心率加快,脉搏快而弱,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
②出血量800~1600ml(占总血量的20%~40%):脉搏快而弱,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收缩压可降至70~80mmHg,脉压小,多已出现休克症状和体征;
③出血量已达1600ml以上(占总血量的40%):脉搏细微,甚至摸不清。收缩压可降至50~70mmHg,更严重出血,血压可降至零,迅速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
4.休克指数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
>>正常值=0.58,表示血容量正常;
>>指数=1,失血 800~1200ml(占总血量20%~30%);
>>指数>1,失血1200~2000ml(占总血量30%~50%)。
5.其他判断指标
①血象: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可以帮助估计失血的程度。
②尿素氮:上消化道大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增高,1~2天达高峰,3~4天内降至正常。
肌酐可同时增高,肌酐在133μmoL/L以下,尿素氮>14.28mmoL/L,则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在1000ml以上。
有下列情况时提示有持续的胃肠道出血:
①呕血反复不止,呕血量较多;
②黑便1日数次,或从柏油样转为紫红色;
③周围循环状态经充分补液及输血后未见改善,或暂时好转而又继续恶化;
④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比容进行性减少,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⑤补液与尿量足够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
便血
一、常见病因
(一)上消化道疾病
(二)小肠疾病
(三)结直肠疾病
(四)感染出血
(五)全身性疾病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便血的颜色、性状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及在肠道停留的时间有关。
上消化道或高位小肠出血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中的铁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成硫化铁,故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黏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又称柏油便。
>>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者,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出血,如痔、肛裂或直肠肿瘤引起的出血。
>>阿米巴痢疾粪便多为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
>>急性细菌性痢疾为黏液脓性鲜血便。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可排出洗肉水血样粪便,并有特殊的腥臭味。
相关推荐:
2021卫生资格考试时间 | 卫生资格考试科目 | 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