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是历年儿科主治医师考试都会考的内容,在考试科目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中都涉及这部分的内容,大纲中标记出需要掌握的内容也是非常的多,需要重点记忆!
一、生长发育之生长发育的规律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1)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2个高峰);
(2)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不平衡,各有先后;
(3)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遗传、性别、环境等);
(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二、生长发育之影响因素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遗传、性别、营养、疾病、孕母情况及生活环境等。
三、小儿体格发育的指标
生长指标
常用指标:体重、身高(长)、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和皮下脂肪。
体重增长的特点与公式
特点:
出生体重约3.2(女婴)~3.3kg(男婴)
暂时性体重下降(3%~9%)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增长:
3个月约为出生体重2倍(6kg)
12个月约为出生体重3倍(9kg)
2岁约为出生体重4倍(12kg)
2岁至青春前期年增长2kg
公式:
<6个月龄婴儿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6+月龄×0.25
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年龄×2+7(或8)
身高|长的定义与生长特点
定义: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特点:
年龄愈小增长愈快,婴儿期和青春期2个生长高峰
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
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
上部量: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
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
12岁上下部量相等
小儿坐高的概念与发育特点
定义:头顶到坐骨结节高度
特点:
<3岁儿童取仰卧位测量,称为顶臀长
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由出生时的0.67降到14岁时的0.53
头围的定义与增长特点
定义:眉弓上缘到枕骨结节一圈
特点:
头围测量值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
出生时头围相对较大,约33~34cm
增长:
1岁时头围为46cm
2岁时头围48cm
5岁时为50cm
15岁时头围接近成人;约为54~58cm
小儿上臂围的特点与意义
特点:1岁以内上臂围增长迅速,1~5岁期间增长缓慢
评价意义:
<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
>13.5cm为营养良好;
12.5~13.5cm为营养中等;
<12.5cm为营养不良
小儿胸围的发育特点
特点:出生时胸围平均为32cm左右
增长:1岁左右胸围等于头围,46cm
1岁以后胸围应逐渐超过头围
头围与胸围的增长曲线形成交叉
2.骨骼与牙齿的发育
儿童牙齿的发育特点
特点:乳牙(共20颗)和恒牙(共32颗)
恒牙:
萌出:生后4~10个月
延迟:12个月尚未出牙者
出齐:2.5岁
乳牙:
第一磨牙:6岁左右
第二磨牙:12岁左右
第三磨牙:18岁以后
出齐:20~30岁
儿童骨骼发育的特点
颅骨发育:
前囟门:出生时约1.5~2.0cm。约在1~1.5岁时闭合
后囟门:出生时已很小或已闭合,最迟约于生后6~8周闭合
脊柱发育:
新生儿:脊柱仅呈轻微后凸
3个月:颈椎前凸(第一个生理弯曲)
6个月:胸椎后凸(第二个生理弯曲)
1岁:腰椎前凸(第三个生理弯曲)
6-7岁:3个脊椎自然弯曲才为韧带所固定
长骨发育:
特点:过X线检查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及其融合时间,可判断骨骼发育情况、测定骨龄
公式: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其年龄加1
四、神经系统、感知、运动与语言的生长发育
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
脑:
新生儿:达成人脑重的25%,1岁:60%;
4~6岁:85%~90%
神经细胞数:与成人相同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髓鞘化到4岁时才完成
脊髓:4岁时上移至第1腰椎
反射:
肌腱反射较弱
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也不易引出,1岁时才稳定
2岁以下小儿Babinski征阳性亦可为生理现象
感知与运动的发育
感知发育:
视感知:新生儿有瞳孔反射,1个月凝视、开始头眼协调,3~4个月看手,6~7个月追物,8~9个月能看到小物体
听感知:3~4个月听音转头,对悦耳声微笑,7~9个月确定声源、区别语言的意义
味觉和嗅觉:味觉在4~5个月敏感,嗅觉在3~4个月就能区别愉快或不愉快气味
皮肤感觉:生后温度觉灵敏,痛觉迟钝
运动发育:
平衡与大运动:2抬4才稳;6坐8才稳;8~9爬;11独站;2岁双脚跳
细运动:3~4个月握持反射消失;6~7个月玩具倒手玩;9~10个月喜欢撕纸
儿童的语言发育
语言发育:语言历经发音、理解、表达3个阶段
五、生长偏离的标准
体重偏离:
体重过重:>平均数加2个标准差(或第97百分位)
体重过低:<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或第3百分位)
身高偏离:
高身材:>平均数加2个标准差(或第97百分位)
矮身材:<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或第3百分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