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牙菌斑12小时被菌斑显示剂着色,9天后形成复杂生态群体,10~30天
发展成熟达高峰。
2.非附着性龈下菌斑优势菌是G-厌氧菌和能动菌。
3.牙周炎快速进展时,非附着性龈下菌斑明显增多。
4.牙菌斑是附着在牙齿表面未矿化的细菌沉积物的膜样物质,依其所在部位可分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5.牙菌斑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获得性膜形成和细菌初期聚集;细菌迅速生长繁殖;菌斑成熟。
6.白细胞毒素是伴放线聚集杆菌产生的外毒素,仅对人多形核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有毒性。
7.妊娠期龈炎致病菌是中间普氏菌。
8.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致病菌是伴放线聚集杆菌。
9.有无附着丧失是区分牙周炎与龈炎重要指标。
10.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
11.与牙周病相关的微生物主要为G-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
12.牙周组织破坏不是感染微生物直接引起,是宿主对感染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应答间接引起的。
13.牙石本身对牙龈的机械刺激并不是牙周病的原始病因,其致病作用是继发的,主要危害来自表面堆积的菌斑。
14.牙面着色与食物、化学物质、烟草及色源细菌有关。
15.氯已定(洗必泰)引起牙面、舌黏膜等部位着色。
16.菌斑的检查:吹干牙面,目测观察或用菌斑显示剂(2%碱性品红)染色观察。
17.牙周探针钝头,顶端直径0.5mm,有刻度。Nabers探针专用于根分叉探诊。
18.探查牙齿邻面牙周袋时,探针要紧贴牙邻面接触点探入,将探针向龈谷方向稍倾斜,以探测到邻面牙周袋最深处。
19.龈下牙石沉积于龈缘下、附着在龈沟或牙周袋内的牙面上,用探针才能检查到。
20检查咬合有无异常时,首先要检查有无早接触以及早接触的位置。
21.慢性龈炎增生累及前牙的牙龈乳头和龈缘,覆盖牙冠一般不超过1/3。
22.药物性牙龈肥大累及龈缘和龈乳头,一般不波及附着龈,覆盖牙冠1/3左右。
23.牙龈纤维瘤病累及全口龈缘、龈乳头和附着龈,达膜龈联合处,覆盖牙冠2/3以上。
24.坏死性溃疡性龈炎常发生于青壮年,以吸烟男性者多见。
25.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细菌学涂片检查可见梭形杆菌和螺旋体与坏死组织及其他细菌。
26.疱疹性龈炎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好发于6岁以下儿童。
27.牙龈乳头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是引起急性龈乳头炎的直接原因。
28.龈缘附近牙面上堆积的牙菌斑是慢性龈炎的始动因子。
29.刷牙咬硬物出血、口腔异味,就诊的主要原因和常见症状,无自发性出血。
30.游离龈和龈乳头变为鲜红或暗红色。
31.龈乳头变圆钝肥大,呈球状增生甚至可覆盖部分牙面。
32.慢性龈炎龈袋可达3mm以上,上皮附着仍在釉牙骨质界处,无牙槽骨吸收,无附着丧失,不能探到釉牙本质界,形成假性牙周袋。
33.早期牙周炎表现为牙周炎有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的吸收。
34.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均可引起牙龈出血。
35.坏死性溃疡性龈炎表现牙龈自发性出血,龈乳头和龈缘坏死,腐败性口臭,疼痛明显。
36.HIV感染者较早出现的相关症状表现为龈缘明显的火红色线状充血带,称为线形牙龈红斑,附着龈可有点状红亮,自述刷牙出血或自发性出血。
37.少数牙龈纤维增生明显,炎症消退后牙龈形态仍不能恢复正常可行手术治疗。
38.牙周炎需要定期(每6~12个月一次)进行复查和维护,才能保持疗效,防止复发。
39.菌斑仍是青春期龈炎的主要病因。
40.青春期少年体内水平性激素的变化,牙龈组织对菌斑等局部刺激物的反应性增强。
41.青春期龈炎与侵袭性牙周炎的鉴别要点是无附着丧失,无牙槽骨吸收。
42.青春期龈炎个别病程长且牙龈过度肥大增生者,必要时可采用牙龈切除术。
43.妊娠期龈炎指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女性激素水平升高,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使牙龈肿胀或形成瘤样改变,分娩后病损可自行减轻或消退。
44.妊娠期龈瘤(也称孕瘤)发生于单个牙龈乳头,前牙尤其是下前牙唇侧龈乳头多见。
45.长期服用激素类避孕药的妇女也可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应注意与妊娠期龈炎鉴别。
46.龈袋溢脓时用1%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冲洗,也可用刺激性小、不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含漱液含漱。
47.牙龈坏死,无出血,3%过氧化氢轻轻清洗坏死龈缘,敷以消炎药或碘制剂。
48.急性白血病一般不作洁治,必要时简单洁治术,动作轻柔,避免引起出血和组织创伤。
49.药物性牙龈肥大局部药物治疗,3%过氧化氢液冲洗龈袋,袋内置入抗菌消炎药,炎症减轻后再治疗。
50.药物性牙龈肥大经治疗后增生牙龈仍不能完全消退,可行牙龈切除术和牙龈成形术。
相关推荐:
2022卫生资格考试大纲 | 卫生资格考试教材 | 经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