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娱蚣咬的防治
蜈蚣第一对脚的末端,有中间呈空管状的利爪,为毒液腺的出口,咬伤后,毒液经利爪注入人体,引起局部的急性炎症、搔痒和疼痛。个别病人局部呈广泛性丹毒样变,并可发生坏死,伴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头痛、眩晕、发烧及恶心呕吐,甚至谵主、抽搐及昏迷等全身症状。数日后,症状消失,成人预后较好,但儿童有危及生命的可能。蜈蚣越大,注入毒液越多,症状也较重。
处理:立即用硷性液体(如肥皂水、氨水及小苏打水)冲洗伤口,并进行局部冷敷。0.25%奴夫卡因伤口周围封闭,可减轻疼痛及改善局部情况。等量雄黄、枯矾混合碾成粉末,用浓茶或烧酒调匀后外敷,有一定疗效。剧疼者可肌注杜冷丁、吗啡等止痛剂。蛇药片内服或外敷。全身抗菌素的应用,可改善全身中毒症状。
二、蝎子螯伤的防治
蝎子有弯曲而税利的尾 刺与毒腺相通,当刺入人体内,毒液随即进入体内,引起临床症状。蝎毒为神经性毒液,局部常呈大片状红肿,烧伤样疼痛或剧痛。刺伤2小时后,就可出现烦躁不安、出汗、流延、肌肉强直、头痛头昏、寒颤发烧、呼吸增快、脉搏细弱等全身中毒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肌和呼吸麻痹。儿童患者,可迅速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处理:蝎螯伤后,局部应切开引流,并用氨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复方奎宁溶液0.1~0.3毫升或用1%麻黄素0.3~0.5毫升作伤口周围皮下注射,有明显止痛效果。应注意全身治疗,有呼吸困难者给予中枢兴奋剂并同时吸氧,为减轻脑水肿,可适量给高浓度葡萄糖或甘露醇静滴,有出血倾向者,适当输血。
三、蜂螯伤的防治
蜂的尾部有刺,刺入人体后,能射出毒液。毒液的主要成份是蚁酸,也含有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毒素。螯伤后,一般只表现为局部红肿和疼痛,伤口周围可有丹毒或寻麻疹样改变,数小时后可自行消退,一般无全身症状。如蜂刺留在伤口内,在红肿的中心可见到一黑色小点能引起化脓感染。被成群的黄蜂螯伤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头痛、发烧、气喘、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出现休克、昏迷或迅速死亡。黄蜂刺伤的局部症状也较重。
处理:螯伤后,立即设法拔出蜂刺,局部用肥皂水、10%氨水、5%小苏打水进行清洗,黄蜂刺伤后也可用食醋或0.1%稀盐酸湿敷伤口中和蜂毒。局部症状严重者,可采用火罐拔毒及局部封闭,并给予止痛剂。中草药如青苔,鲜厦枯草捣烂外敷,野甘草鲜叶或嫩茎蘸涂患处,每5~10分钟一次,有消肿、镇痛作用。全身症状轻者,对症治疗即可,有过敏反应者,应迅速静脉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非那根,必要时15~20分钟重复用药。发生蛋白血尿时,要硷化尿液,增加补液量以增加尿量,或用20%甘露醇利尿。有休克时,适当选用升压药物。对群蜂螯伤或伤口 已化脓感染时,要加用抗菌素。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