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14年卫生资格《外科主治医师》重点复习资料汇总
骨样骨瘤临床表现
10-30岁最多见,但也可见于1岁以下的婴儿或60岁以上的老人。男性比女性多见,发病率为2∶1。下肢的发病率约为上肢的3倍,发生于躯干骨者较少见。胫骨和股骨最多见,约占病例的一半。其次为腓骨,肱骨和脊柱等。
病程有特征性,疼痛出现较早,往往于X线片上出现阳性病损前几个月就已存在,病初为间歇性疼痛,夜间加重,服用止痛药可以减轻。后期则痛加重,呈持续性,任何药物不能使之缓解。疼痛多局限,软组织可肿胀,但受累区很少。有的病人也可没有疼痛症状。病灶较小时,疼痛可伴有血管运动性反应如皮温增高和多汗。疼痛不一定限于患区也可以放射至附近关节。
X线检查本病最常见于股骨颈和胫骨上端。但可累及任何骨骼。典型的X线表现是由致密骨包绕的小病灶,大多数直径小于1cm,中央呈致密度较小的透射线区,可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少数病例有1个以上的病灶,但是许多病灶可以不同于上述描述,也无证据表明与起病部位及病期有关。通过动脉造影可使其与慢性骨脓肿、急性或慢性骨髓炎、孤立性内生骨疣、无菌性坏死、骨软骨炎作出鉴别。骨髓炎虽表现充血,但血管形态正常或稍有扩张,也没有骨样骨瘤的红晕现象。骨脓肿和无菌性坏死的坏死中心则表现为无血管区。
(一)皮质骨样骨瘤有小的透射线区域,周围是致密骨,病灶位于皮质内,硬化环更明显。骨膜反应或是成层或是实质同源性的。在疾病后期,病灶可以完全被隐蔽。
(二)松质骨骨样骨瘤最常见于股骨颈,其次是手足的小骨和椎体。病灶周围常无很多新骨形成,但有密度增加的骨环包绕病灶。偶见在远处发生反应性新骨形成。
(三)骨膜下骨样骨瘤通常表现为骨附近的软组织肿块,最常见于股骨颈的内面及手和足。病灶正下方的骨骼有扇形区域,系由压迫萎缩或骨吸收所致。病灶接近关节时,无反应性骨生成,但可有关节肿胀,充血和疼痛。表现为急性滑膜炎的特征。关节两端骨除了明显脱钙外,没有其它改变。有证据表明本病可以自然消退,但必需经很长时间。
局限性骨脓肿病因
局限性骨脓肿通常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多见于胫骨、股骨与肱骨。产生局限性脓肿的主要原因是在感染时由于细菌毒力低而机体的抵抗力相对强时感染可被局限于骨的干骺端,形成局限性骨脓肿。
本病多发于青少年,以胫骨下端及上端、桡骨下端等处多见,亦可见于股骨及肱骨。患者多有急性感染史,以后遗留有局限性疼痛。重者可有红热、肿胀等局部表现,但少有严重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可有间歇期,并呈急性发作。
病因
目前大多认为局限性骨脓肿是由于细菌栓子通过血循环停留在干骺端,形成局部病灶。当病人抵抗力强或细菌毒力较低时则形成局限性脓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