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是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系统所致的传染病。马来丝虫及班氏丝虫需要两个发育阶段,即丝虫(称微丝蚴)在蚊体(中间宿主)及成虫在人体(终末宿主)的发育阶段。感染性幼丝虫侵入人本后移到淋巴系统里寄生,逐渐发育为成虫。在人体内,幼虫和成虫的代谢产物、幼虫的蜕皮液和蜕下的外皮、成虫子宫分泌物、死亡及其分解产物等均可刺激机体产生局部及全身反应,患者常伴有寒热(丝虫热)。虫体、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造成淋巴管阻塞,淋巴液积聚于皮下组织形成皮肤淋巴肿。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刺激纤维组织增生,使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显著增厚、变粗变硬形成象皮肿,为慢性丝虫常见症状。由于主动脉前淋巴结或肠淋巴干受阻,从小肠吸收的乳糜液经腰淋巴干反流至泌尿系统,有关的淋巴管曲张破裂(多在肾脏),乳糜随小便排出,引起乳糜尿。患者小便呈白色淘米水样,称为“米汤尿”。
1、乙胺嗪(益群生,海群生)diaethylcarbamazin,hetrazan:对丝虫微丝蚴和成虫均有杀灭作用,对微丝蚴作用强于成虫。治疗量时可迅速使血中微丝蚴“肝移”,被肝脏吞噬细胞消灭。大剂量亦可杀死成虫,并可使血中微丝蚴迅速减少甚至完全消灭。药物杀死成虫须通过各种生物膜到达寄生部位,需连续数年反复应用,成虫的杀死可使淋巴节及淋巴管增粗。本品还可抑制效应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具有色甘酸二钠类似的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本品不良反应较少见,大量丝虫的杀灭可释放大量异性蛋白而引起过敏反应。
2、卡巴胂carbarsone:对丝虫成虫有杀灭作用,对微丝蚴无效。肝肾病者禁用。
3、左旋咪唑levamisole:对微丝蚴、感染性幼虫及成虫均有杀灭作用,但对成虫效力较差,远期疗效较低。还具有较好的驱蛔、钩虫作用,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用于丝虫病、肿瘤辅助治疗、病毒性肝炎、复发的及慢性感染、支气管哮喘、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不良反应较轻,主要是胃肠道反应等。
4、呋喃嘧酮furapyrimidone:对丝虫成虫及微丝蚴都有明显杀灭作用,疗效优于乙胺嗪,不良反应与乙胺嗪相似。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