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古代所谓的“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利用“毒”来纠正脏腑的偏胜偏衰。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去毒、水制去毒、加热去毒、辅料去毒等。一般可从三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
如川乌、草乌所含的双酯型生物碱,是剧毒成分,经蒸煮炮制后,可使其酯键水解,成为单酯型生物碱或不带酯键的乌头原碱,毒性大大降低。 2.毒性成分含量减少。
如马钱子所含的生物碱,能使人中毒,甚至惊厥而死亡,经砂炒或油炸后,可破坏部分生物碱;巴豆、千金子所含的脂肪油,是峻泻或毒性成分,经去油制霜后,降低了毒性;斑蝥、红娘子含有斑蝥素,能刺激黏膜而引起中毒,经米炒后,可破坏其毒性成分,避免中毒。 3.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
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经白矾、生姜制后,能消除或降低其毒性;藤黄经豆腐同制,狼毒、商陆经醋制后,可降低毒性。
总之,炮制有毒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去毒与存效并重,绝不可偏废,并且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毒性表现,选用恰当的炮制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顾此失彼,可能造成毒去效失,甚至效失毒存的结果,达不到炮制目的。
饮片类型及规格
中药饮片的常见片型有片、丝、段、块。一般的原则为:质坚宜薄,质松宜厚。
片
①极薄片:厚度<0.5mm;适用于木质类药材;如松节、苏木、降香。 ②薄片:厚度1~2mm;适用于质地致密坚实,不易破碎的药材;如白芍、乌药、槟榔、当归、木通、天麻、三棱。
③厚片:厚度2~4mm ;适用于质地松泡、粘性大,薄切易破碎的药材;茯苓、山药、南沙参、泽泻、丹参、升麻。
④斜片:厚度2~4mm ;适用于长条形而纤维性强的药材,如桂枝、桑枝、甘草、黄芪、鸡血藤、木香、川牛膝、苏梗。
⑤直片:又称顺片,厚度2~4mm ;适用于粗大致密、色泽鲜艳,需突出鉴别特征的药材,如大黄、天花粉、附子、白术、何首乌、防己等。
丝
①宽丝:厚度5~10mm; 适用于较大的叶类药材,荷叶、枇杷叶、淫羊藿;以及较厚的果皮类药材,瓜蒌皮、冬瓜皮。
②细丝 :厚度2~3mm; 适用于树皮类药材,黄柏、厚朴、桑白皮、秦皮;以及较薄的果皮类药材,如陈皮。
段
又称咀、节 ;厚度10~15mm ;全草类药材,薄荷、荆芥、香薷、益母草、麻黄、大小蓟、青蒿、佩兰、瞿麦、藿香;以及细长条状,成分易溶出的药材,党参、北沙参、怀牛膝、白茅根、芦根。
块
为边长8~12mm的立方体;药物切丁的目的是便于进一步炮炙药材。药物切丁后扩大了表面积,便于控制炮制质量;如大黄、何首乌、阿胶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