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一)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
1.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概念源于“五方”说和“五材”说,进而为古代哲学所运用,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均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而生成。且五种物质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资助、相互制约的关系。并指出:“万物尽然,不可胜数”。
2.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运动的内涵、特性、归类方法及调节机制,并用以解释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联系的一种古代哲学的方法论,是中医学的系统结构论思想。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分为木、火、土、金、水五个方面,从而构成不同级别的系统结构。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维系着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相对稳定。因此五行学说是研究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最一般的功能及结构关系的理论。
(二)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在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和抽象,逐渐形成的理性认识。“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即是对五行特性的概括。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指植物具有能曲能直的生长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用“木”进行归纳。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有焚烧、灼热之意;“上”,即向上。引申为凡是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用“火”进行归纳。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指土地可供人类从事种植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用“土”进行归纳。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从革”,用以说明金属是通过对矿石的冶炼、变革,去除杂质,进而纯净的变化过程。引申为凡是具有肃杀、收敛、清洁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用“金”进行归纳。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润”,滋润,指水可使物体保持湿润而不干燥;“下”,即向下,下行。引申为凡是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用“水”进行归纳。
(三)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事物的五行属性是以五行的特性为依据进行归类的。五行归类理论的应用,是将自然界万事万物纳入木、火、土、金、水五行框架之中,构建成五行系统。五行学说对事物进行属性归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直接取象比类法
取象,是指通过观察而获取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外在表象,以及事物的功能状态等认识。比类,即是以五行的特性为依据,与所要认知的事物的特有征象进行比较,如果所要认知的事物征象与已知的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同或类似,即可将该事物归属于五行系统中的某一类。
2.间接推演络绎法
所谓间接的推演络绎法,是根据已知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络绎至其他相关的事物,以求知其五行属性的认知方法。在对人体的五行归类中,大多是根据这一方法求知的。例如已知肝具有疏泄、条达、主升发的特性,属性为木,肝所主的筋其性柔和,屈伸自如,符合“木曰曲直”的特性,亦属木。与肝相表里的胆,具有贮藏胆汁、排泄胆汁的功能,亦有疏畅条达特性。其属性亦为木。可见肝、胆、筋的五行属性是从直接取象比类所求知的。但是肝在窍为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其华在爪等,只能是根据肝的属性为木,而爪、目、泪、怒为肝所主,故亦属于木。显然这种归类是通过间接推演络绎的结果。而对自然界的事物归类中,则多数源于直接取象比类的归类方法,少数源于间接的推演归类。通过五行归类,即将自然界以及人体许多复杂的事物和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木、火、土、金、水五大系统。
卫生资格视频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微信搜索"考试吧卫生资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