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即血液,是红色的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液在脉中循行,才能发挥其濡养和滋润的生理效应。脉,具有阻遏血液逸出的功能,故称为“血府”。
(二)血的生成
血液,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化生。营气和津液均来自于水谷精微,所以说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最基本物质。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的生成,还要通过营气和肺气的作用,方能化生为血。
此外,精和血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资生和转化的关系。故有“精血同源”之说。
(三)血的主要功能
1.血液具有濡养作用
血在脉中循行,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如环无端,运行不息,不断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充分的营养和濡润作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难经》说:“血主濡之”。
2.血液具有运载作用
一是吸入的清气和水谷之精气,由血液运载于全身,以发挥其营养作用。二是脏腑组织代谢后所产生的浊气浊物,必须通过血液的运载而达于肺,才能在肺中进行清浊交换。三是运载传递体内的各种信息。
四、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它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和涕、泪等。津液同气和血一样,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和液,同属于水液,都来源于饮食,有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而生成。但二者在性状、功能及其分布部位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区别。一般地说,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津和液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和相互转化,故津和液常同时并称。
(二)津液的代谢
1.津液的生成
津液来源于水谷,主要通过脾胃及大、小肠等脏腑的消化吸收功能而生成。胃的“游溢精气”、小肠的“泌别清浊”、脾的转输和“大肠主津”起着重要作用。
2.津液的输布
主要是通过脾、肺、肾、肝和三焦的作用,完成其在体内的输布。脾能升清和“散精”;肺为水之上源,具有促进水液输布与排泄的作用;肾能蒸化津液而主水液代谢。故《素问》说:“肾者水脏,主津液。”肝主疏泄气机,津液的输布赖气机之调畅,气行则津布。三焦是津液在体内输布、运行之通道,并具有运行津液的功能。三焦气化正常,水道通利,则津液就能正常地在体内布散。故《素问》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3.津液的排泄
主要依赖于肺、脾、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而完成。肺气宣发,将津液输布于体表皮毛,经阳气蒸化形成汗液而排出体外。在肾的气化作用下,人体多余的水液分化成尿液,注入于膀胱,排出体外。大肠则将剩余水液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肺、脾、肾三脏的生理功能起着主要的调节平衡作用。故《景岳全书》说:“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为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三)津液的功能
1.滋润和濡养作用
津液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且本身又是液态物质,所以津液既有滋润作用,又有濡养作用。
2.化生血液
津液经孙络渗入血脉中,成为化生血液的基本成分,并起着濡养和滑利血脉的作用。如《灵枢》说:“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
3.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人体津液的代谢,对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4.运载作用,
津液是气的载体之一。脉外无形之气必须依附于有形的津液,才能运行于体内各处。故有“吐下之余,定无完气”之说。
卫生资格视频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微信搜索"考试吧卫生资格"
相关推荐: